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9章 修建江津至永川段

1951年元旦,铁路工人赶制好新机车,载着筑路功臣和工程师,自重庆菜园坝车站出发,在新铺好的线路上轧轧前进。

江津的天气非常晴朗,人们欣喜地站在成渝铁路路轨旁,大家仔细看着出自重庆工人之手的崭新钢轨闪着银灰色的光彩,仿佛能闻着来自四川农民之手的柏树枕木散出阵阵的清香。

筑路部队中有人知道,江津是聂荣臻的故乡,这里的人们一直为此自豪,所以大家都送给江津一句赞美语:江津是个好地方!

江津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圈50公里辐射半径内,地处重庆都市经济圈,是离主城最近的重庆6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西与合江县相临,离成都340公里,南距贵州省约330公里,是联结川南黔北地区的中继站。

火车通过江津、白沙,直抵朱羊溪等车站时,成千成万的人群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农民来不及放下背上的粪箕,妇女抱着娃儿,都来看火车。

青年和儿童追着火车跑,学生、商人和店员打腰鼓、扭秧歌,向筑路与铁路职工致敬。火车到站后,很多人伸出手来,抚摩着车厢,欢喜得落下眼泪。

许多人议论说:“国民党是骗钱的,人民政府才是真心给人民办事的!”

乘车参观的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委员们,也都非常兴奋。火车沿着风平浪静的长江,穿过减租或土地改革后的新的农村,来到商业繁华的白沙码头时,某委员即兴成诗:

白沙江路铺双轨,绿野春藤簇万家。

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亲临其境的筑路大军到了这里,就知道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要在四川这样峰峦起伏的山地上修铁路,比较在平原区域修铁路,其工程之艰难真要超过数十倍。

他们作过比较,如京汉路与陇海路东段,1公里平均只挖填5000土方和石方就够了,但在成渝路,1公里平均要挖填4万多方。而其中石方还占绝大多数。

大家都切身体会到,在山岩上挖石方是非常困难的。这天,他们来到隆昌县瓜子岩,成渝铁路被瓜子岩威严地挡住了去路。而且几乎全部是坚硬的石头,原来只能通过火车的车身。

按照新的标准,这段路基必须加宽2.22米。民工们必须在这段路基向下开凿一条5、6丈深、2里多长的大槽子。

工程进行时,工人们像壁虎一样,爬在绝岩峭壁上。在窄的地方,他们的脚一半儿踏在石棱上,一半儿悬挂在空中。当他们抡锤钻孔时,石头便从脚下裂开了,参观的人都替他们捏一把汗。

而最困难的是,在这样又深又窄又长的夹谷中,没有吊车,怎么把碎石运出去。没有好的办法,夹谷中的碎石除了部分大块从数丈高的绞架上吊出以外,大部分都只得由工人从矗立空中的云梯上把它挑出去。

这些云梯顺着边坡架起,下面是一层木梯,木梯上面接一层石阶,石阶上面再接一层木梯,木梯上面再接两层石阶。

挑着石块走在上层石阶和木梯上的工人,如果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摔死的危险。

但是,民工们向铁路局提出保证:“完不成任务不回家,铁路不修成不松劲。”

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创造了许多办法,并努力钻研技术。他们制造了一种“油车”,可以节省10倍的人力。办法是:在山坡上修一条斜路,作为轨道。路上嵌入若干根竹板或树枝,上面用泥糊平,经常在上面浇水,保持油滑。再用1米多长的方形木板,放在这条轨道上,由4、5个人驾御它,就可以载运三四千斤重的石块。

民工队普遍建立了技术研究组,随时随地研究和改进技术。开始铺轨时,一个队每天只能铺三四百米,现在已达到4080米。

许多青年民工,为赶修铁路,甚至不愿回家结婚。威远县民工官敦伦原定在春节结婚,但在婚期以前,他就分别写信说服母亲和未婚妻,说他不能回家,请未婚妻先到他家里去,等到完工之后,夫妻再行团圆。

有些民工手受了伤,就用肩膀去抬砖头,脚受了伤就坐起来用手掌钎子帮别人打炮眼。

为了争取出席五一节劳动模范大会,民工们发起了个人和个人的挑战,队和队的竞赛,使筑路效率由起初只到标准工的70%,提高到了150%至200%。

工人家属也都把修路看成和自己利害密切相关的事,写了很多信来鼓励自己的子弟好好修路。他们在土地改革或减租中分到了田地,退到了押租,所以都盼望早日修通铁路,好买便宜的东西。

人民政府为修筑成渝铁路,除派遣人民解放军西南驻军作开路先锋,另外动员了10余万失业工人和翻身农民作为修路的主力。

这样,从重庆到成都,在山峦起伏、沟河满布、长达530公里的土地上,这支由工、农、兵组成的声势雄伟的劳动大军,开山填渠,对山岭和江河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51年6月的一天,江津工区线路工王建斌正在检修线路的时候,有人打电话告诉他说:“你爱人生了娃儿,家里没有人照顾,要你赶快回家。”他回答说:“完成任务要紧,请同志们暂时帮助照顾一下。”

第二天,又有人打电话给王建斌,说他的大娃儿病了,爱人很着急,要他不管怎样也要回去。王建斌果断地说:“任务还没有完成,等我完成任务再回家。”

王建斌技术好,工作也很负责,线路上发生一般障碍,他不超过4小时就会修好。王建斌说:“为了建设祖国的成渝铁路,我要把我的一切能力贡献出来。”

6月中旬,成渝铁路全体工人保证于7月1日前把铁路修到离重庆164公里的永川县城,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

担任江津至永川段路基修筑工程的西南铁路工程总队所属的4个民工大队,为完成这个光荣的突击任务,自6月份以来即不分昼夜轮班工作,创造出无数模范事迹。

第四大队第三中队指导员陈福自动参加夜班工作,受了伤还不肯退出工地。

第五中队炊事班陈继民等8名工人,他们每天除了担任200多人的饭食供应外,一有时间就到工地帮助修路工人施工。

西南铁路工程局桥梁工程大队的工人,在工具极端缺乏的情况下,想出各种办法,将两座15米的钢桥及时装置完毕。

担任铺轨的工程大队全体500余人,在保证工程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每日铺轨速度已较1月份提高了120%。截至20日止,路轨已铺过临江车站,距永川不到12公里。

大家早就听说,永川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热情善良、经济比较繁荣。永川是因为“附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唐代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置县,距今已经1200多年。曾是江津专区、永川行政公署所在地。永川位于重庆西部56公里,再向西离成都276公里。

自1936年6月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续建成渝铁路,到1947年5月整个工程陷入瘫痪,成渝铁路只在重庆到永川段修建了部分路基、隧道、桥梁,现在,新中国的筑路大军将要把这段没有完成的工程完美地建设成功。

大家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修好成渝铁路,圆四川人民多年梦想。

1951年7月1日,成渝铁路终于成功从重庆通车到永川,工人们着重承诺,他们年底可以通车到内江,明年就可以全部完成。

当永川县白庙村农民协会副主任吴唐氏在庆祝大会上,看见挂着毛泽东像的火车头,带动着一列彩车驶进站台时,她兴奋地说:“我还是当娃娃的时候,就听说修铁路,现在我都50多岁了,从来没有看见过火车,今天,我才盼到了‘铁龙’,这家伙,要坐好多人,装好多东西啊!”

四川农民不仅热心修路,而且还热心护路。在重庆到永川沿线上有不少农民护路队员。他们之中有青壮年的男子,背着娃娃的年青妇女,也有50多岁的小脚女人。他们夜以继日地轮班守护着自己的铁路。

一个护路的老大娘说:“在美帝国主义还未消灭的时候,我们要严防土匪特务的破坏。”

这些自愿护路队队员的口号是:“不丢失一个道钉。”妇女护路队员,经常像打扫自己的家园一样把长长的路基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道碴,清理水沟,见到道旁有一点杂草就拔掉。

巴县仁和乡建设村李王氏,在5月13日下大雨时,她仍在铁道上巡逻。突然,她发现24公里200米远处土方下坠,钢轨悬空了。李王氏赶忙召集其他队员,一面通知机务段,一面迎着火车开来的方向跑去,就这样远远地拦住了火车,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四川的人们说:“我们这样热爱火车和铁路的心情是十分自然的,因为我们已经渴望了40多年,但直到今天,直到人民政府成立以后,才真正见到火车开始在巴山蜀水之间飞驰。”

军工部队从1950年6月15日上路,到1950年10月底归还建制,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立战功创劳模的活动,迅速地掌握了施工技术,提高了工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军工一总队不仅按期完成了从重庆到油溪段85公里的路基任务,还超额完成2万个标准工。

筑路大军在成渝铁路沿线上,到处可以听到农民们唱出这样的歌声:

人民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人民的铁路人民修呀!

人民的铁路人民护!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