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0月,筑路大军在宝成铁路铺轨通车至绵阳后,他们继续向北延伸。
大家在绵阳这里看到了不少古代留下的纪念物。有全国罕有的雕刻造像“汉厥”,还有魏城大佛寺的唐代石刻,西汉著名学者扬雄读书的子云亭、玉女泉,以及刘备入蜀时与刘璋会见的地点富乐寺、桃园洞等。
自从1952年6月铁路在绵阳专区境内建筑以来,专区人民就积极热情地支援自己的铁路。
昭化县农民组织了许多抬工队、放水队、运粮队,每队有几十人到百多人。黄沙乡农民梁青业从去年5月起,就带头组织了放水队,坚持支援工作。
绵阳县新儿乡乡长、共产党员刘荣安,带动全乡人民支援筑路,全乡1万人口中先后参加筑路工程的就有7000多人。抢修涪江大桥时,绵阳县青义乡480多个农民自动带了龙骨水车,去帮助车水和挖桥基。
1953年9月,嘉陵江水枯了,大批筑路器材一时运不到工地,眼看就要停工待料,当地300多农民在秋收的紧张季节里,挤出时间帮助抢运。
76岁的老农民郭大万也自动参加抢运。他说:“我只要看到想了几十年的火车就心满意足了,出点力算得了啥!”
绵阳专区人民两年来支援铁路的枕木达26万根和木料3万多立方。剑阁县鹤鸣乡二村农民唐建生等把祖传的100多根“关坟柏树”锯了280多根枕木,亲自送到了工地。
梓潼县五区宝石乡第二村董开志等10多个人花了半个月时间,一共锯成了76根枕木,卖给了路局。
从山上砍伐和运输枕木是困难的。绵竹县后山是盛产木材的地方,山上的积雪要5、6月份才能化完,过去采药的农民夏天才敢进山。
可是为了寻找枕木,民工姚中力等去年12月冒着严寒风雪进了山,他们白天在一两尺深的积雪中调查树木,夜间就睡在森林和岩洞里。
剑阁县农民李明朝率领40多个农民到2000多米高的马耳寺山去砍伐,山高路窄不好走,他们就把枕木一根又一根地背下山来。山上有一个险地叫三颗石,下面是万丈深沟,山路尽是弯弯曲曲的小细路,他们就用圆木搭成浮桥,冒着生命危险从上面走,终于把木头运下了山。
宝成铁路道渣的需要量很大,特别是1954年江油到广元段采用了机械化铺轨方法,供应量骤然增加。为了保证供应,江油县人民政府组织了3700多名民工连日赶锤石子,做到了“铺轨到哪里,哪里有道渣”。
其中有一个中队平均每人每天锤石量比过去增加了4倍。他们说:“铁路是自己的,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要耽误国家建设。”
绵阳专区各地的铁工厂和铁匠炉,也积极参加了支援铁路的工作,只绵阳地方国营新华机械工厂6个月来就替铁路局加工了76.5吨的铁器工具。工人们在生产中都发挥了高度热情,锻制一批弯形铁板和连形铁板,原计划要12个人做25天,工人们改进了操作方法,只用9个人半个月就完成了。
自从筑路工程进入江油以北山区后,筑路职工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也发生了更大的困难。因此,绵阳专区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都扩大组织货源,深入工地供应。
广元贸易公司在第一季度就从苍溪、阆中、西充,剑阁等县组织了20多亿元的副食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工地去。
江油县联社今年1月份组织了4万斤猪肉深入工区供应。百货商店除供应了大量百货布匹外,还供应了风镜1.4万副,胶鞋1.3万多双,改善了筑路民工的劳动条件。
大家发现,宝成铁路从成都至江油段通车后,正改变着四川省绵阳专区的经济面貌。宝成铁路线上绵阳专区境内某石油钻探工地,在铁路运输的支援下,正加快速度进行工作。
过去无法运输的重型钻杆、锅炉、烟囱等十几吨重的器材,现在都由火车运到了工地附近。
绵阳专区许多工厂得到火车运来廉价的煤,并解决了原料成品产销中的运输困难。绵阳城区用煤过去多数是从绵竹、安县用鸡公车运来,运费比成本高过3倍。木炭从千里以外的南充、合川等地运进,每吨价格高达120万元左右,农忙时还常有脱销现象。许多工厂不得不用木柴做燃料。
成都至绵阳段通车以后,綦江等地的煤源源运来绵阳,只1954年1至6月上旬,就运进了3500多吨,块煤、粉煤的价格只相当于过去价格的60%—70%。许多工厂改用煤做燃料后,成本大大降低。
随着筑路工程的进展,一些新的工厂也在计划建设中。如广元的牛骨等,过去因原料不足供应建厂的需要,要运到南充制成骨粉,再运回销售。
大家都说,今后,宝成铁路沿线江油、剑阁等地的牛骨都可以运到广元,广元县财委已着手筹建一座新的骨粉工厂,供应农民廉价的肥料。
宝成铁路局部分通车以后,沿线的农、副、土、特产品的产销情况也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绵竹县去年外销的小土特产只有13种,今年增加到23种。
剑阁县的木耳、腊肉、手杖、菌子、木炭等过去很难运出,今年销量都大大增加。绵阳县农民今年卖出的土丹参,约可值2亿6000万元。
通车也降低了肥料和农具的价格,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绵阳县农民用的德阳菜枯,价格比通车前降低了16%。1954年1至6月上旬运到绵阳的肥田粉就有1900多吨。
绵阳专区各种工业品随着运费降低也减低了售价,直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6个月来,全县人民从降低盐价中就减少了1亿2900多万元的支出。
沿线的市场也进一步活跃起来了。绵阳火车站到城里的公路两旁新添了许多仓库,国营石油公司、煤业建筑器材公司都在绵阳新设了支公司,广元、遂宁、三台等地的商贩都纷纷赶来营业,新华书店也扩大了门市部。
自宝成铁路修建以来,陕西省大力支援宝成铁路工程。宝成铁路在陕西境内所经过的地区多为山地,工程异常艰巨。又因为沿线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征购土地,供应工程所需木材、劳力、运输工具和广大职工的生活需要就成了极其繁重而迫切的任务。
陕西省政府为了大力支援工程任务早日完成,他们于1953年8月起先后调配了专职干部,陆续成立了陕西省、汉中、宝鸡2专区及宝鸡、凤县、宁强、略阳4县的各级筑路委员会,并在宁强、略阳、沔县、褒成建立了26个木材供应站,积极展开各项支援工作。
半年多来,地方对宝成铁路的各项支援工作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汉中专区各县截至1月底,供应的木材已达5115立方,竹子130万公斤,稻草300万公斤。
汉中贸易分公司扩大了供应机构、增强了干部以后,基本上保证了对职工生活的供应。
陕西省交通厅为了解决山区运输的困难,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从沔县到略阳正加紧赶修一条长62公里的公路。
宝鸡专区除及时供应了各工程单位的物资及副食品外,并在宝鸡县动员民工2000多人、牲口700多头、大车100多辆,日夜工作,于春节前完成了运输便道及渭河便桥的工程,还帮助解决了1万多修路员工的临时住宿问题。
此外,铁路占用土地及居民搬迁问题,经过向群众宣传解释以后,有些已作了合理解决,有些正在研究处理。略阳、宁强、宝鸡等县还与群众协商采取租借的办法,解决了临时占用土地和工人临时住房的问题。
地方政府所有这些工作,都帮助了施工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在,宝成铁路宝鸡至东河桥段及宁强至略阳段渭河大桥和秦岭隧道工程已经开工,大规模施工即将全面展开,供应工作将越趋繁重。
最近,陕西省宝成铁路筑路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对1954年支援筑路工作作了初步安排。
1953年11月21日,宝成铁路当年修建工程中的最后一座大桥涪江大桥已经完工。
涪江大桥是宝成铁路最大的桥梁工程之一。桥身全长371.48米,共19孔。这座大桥的完工等于解决了1953年宝成铁路完成全年施工任务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此,涪江以北工程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就可以通过这座大桥直接运送到工地,使涪江以北铁路的铺轨、桥梁、涵洞等工程得以提前动工或加速进行。
农民向建眉在涪江大桥的工地上,忽然接到一封家信说:他的妻子死过世了。
向建眉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这对向建眉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啊!回家去吧,工地的活正在紧要关头,怎能舍得丢下?不回去吧,没有娘的两个小孩子谁来看管?
正在向建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妻子的弟弟从家里赶来安慰他说:“你参加祖国建设,是再光荣不过了!两个外甥,我来抚养;姐姐的后事,我来料理。等桥修好,你再回家。”
1953年12月21日,宝成铁路南段1954年度的施工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一个新的比今年规模更大的工程进度计划已经编制出来。部分已经开工的地区,明年1月份的施工计划已下达到工地。
1954年度宝成铁路南段的施工工程将全部进入山区,要求从绵阳继续铺轨到距离成都345公里的广元;广元以北到略阳的工程也要求在1954年完成40%。
因为隧道和桥梁涵洞增多,1954年全部工程将比1953年更加艰巨,仅广元到略阳一段的工程量就比成都到绵阳段的全部工程量大2倍还多。
1954年度许多重点工程都将增强机械化施工程度。在隧道工程中,机械化工具将增加5倍。在修筑路基的石方工程中,也将部分用机械代替人力。挖泥、掘土、采渣和装卸工作,已经部分地机械化和自动化了。
目前,一部分各种型式的推土机、开山机和带有自动装卸装置的倾卸车等已运抵工地,更多的开山筑路机械正在紧张地检修,准备调用。
为了保证工程北移后材料的供应,新的水陆便道的测定和施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运输力量正在积极增强。
从陕西沔县到略阳的便道已经开工。川陕公路从烈金坝到阳平关的便道已经修通。新的嘉陵江航运河道已在进行淘滩工作。
其余从广元观音坝到略阳中途的板车便道和小钢轨便道等,也都在测定中。从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上调用的大批船只,部分已进入工区。
适应山区便道运输的各种人力车辆也大批地向新的工地集中。1954年还将增加一批卡车。
现在,新工地上先遣的队伍已经搭起工棚,原来在平原地区施工的成万工人已经成批地转到新的工地。
宝成铁路南段1954年度更加巨大的施工工程,1954年2月宝成铁路修至中坝,即将在从中坝到略阳的长达300多公里的深山地区展开。
1954年3月15日从中坝起,开始使用机械铺轨。
钉道架桥队的工人们,为了使用机械铺轨,抽出时间认真进行了学习,并想了许多办法克服初次使用机械铺轨中的困难。
从1953年7月25日,在成都八里庄初次试验时,由于大家对挂轨框不熟,吊车吊起没转过180度,铺一个轨框要8分钟。
铺轨到绵阳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验,但仍要5分钟才能铺好一个轨框。
1954年2月22日第三次试验时,由于大家热情地劳动,紧密地配合,铺吊一个轨框只要2分钟了。
宝成铁路使用机械铺轨,不仅可逐渐减少工人们笨重的体力劳动,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可节约大量劳动力。以往铺轨要500多人同时在现场工作,而现在只要26个人就行了。
1954年5月22日,宝成铁路南段最长的隧道八庙沟隧道已提前3个月全部打通。
八庙沟隧道在大巴山系的崇山峻岭中,是宝成铁路南段的重点工程。
从1952年11月开始,开凿隧道的工人们就在悬岩绝壁上,他们用绳索系着腰,向顽强的大巴山展开了战斗。
开凿隧道的工人们先后创造了“石灰水淬钎法”、“盐水淬钎法”、“中心放炮法”等先进的工作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新学习的女石工何淑芳与其他石工一起,在开凿石料的工作中表现得很积极。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坐在那里已经感到山场上晒得发焦,石头摸着都烫手,领导准备让他们停工半天。
但是何淑芳看到八庙沟隧道的任务紧急,建议继续工作,工人们都同意她的意见。
于是何淑芳就带头去挖石场的山皮,山皮当地人叫“盖山”,钻子和锤子打在岩石上直冒火星,人们都称赞何淑芳是铁打的女英雄。
何淑芳还不断改进采石工具,她创造出了绳拴承锲的方法等。
技术人员们也积极采用苏联专家介绍的先进的隧道开挖方法“漏斗棚架开挖法”和“上下导坑开挖法”等,他们还解决了通风和运输问题。
1953年隧道工人们已经超额34%完成了年度计划。1954年南北口展开了先到中心点的红旗竞赛,开凿隧道的新纪录更是不断出现。
5月中,隧道南口和北口的导坑开挖日进尺都同时提高到5米以上,比当年第一季度每天开挖2米多提高了1倍左右。
1954年8月修至马角坝,至此,宝成铁路南段已经通车215公里。
马角坝位于剑门山区的边缘。现在,每天成都至马角坝开行混合列车一对。江油县山区人民需要的日用百货、食盐、布匹及生产资料,得到及时的供应。马角坝出产的铁和原坝出产的木材等,将直接运到成都、重庆等地。
1955年2月,铁路修到了广元,大家知道宝成铁路沿线处处有历史,也对广元发生了兴趣。
当地有人对大家讲解道:广元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他们自豪地向筑路职工指点广元的多处景点:广元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乡,城外有武则天祠庙皇泽寺;有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的千佛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雄关剑门关;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佛传故事壁画博览馆”觉苑寺;有昭化古城、诸葛亮北伐曹魏的中军帐筹笔驿、姜维墓、阴平古道等多处三国遗址。
另外,还有明月峡、唐家河、白龙湖、天台山等10余处历史风景区。
其中开凿隧道的工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明月峡了,因为他们在明月峡进行了艰苦的工程。
明月峡古栈道遗址距朝天城区3公里,位于明月峡东岸的绝壁上,下临嘉陵江,是古金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栈道孔眼400多个,是遗存孔眼数量最多、分布最科学、保存最完好,最能代表古栈道风貌的古栈道遗址。
当地有人对筑路工人说:这些栈道开凿年代为战国至宋代,开凿最早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国内专家称其为“与长城、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
有人接着说:正是在这条先秦古栈道上,萧何整修栈道,诸葛亮六出祈山,唐明皇幸蜀,李白壮写《蜀道难》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先后上演,给古栈道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所有人都不断地感到,宝成铁路南段的工程质量在施工中逐渐提高,大部分工程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新建的长跨度石拱桥,全部没有发生裂纹,都达到了质量标准。路基工程的质量也很良好。成都至中坝段的路基铺轨通车后,火车行驶非常安全。
大家在宝成铁路南段施工过程中,迅速完成了大量的建筑安装工程。1954年上半年的土石方工程计划,到5月就超额完成了。此外,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还注意了安全卫生工作。
宝成铁路南段是在地势艰险和建设经验不足的条件下开始修建的。全段职工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从去年就开展了劳动竞赛。
职工们还先后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建议,有1900多件已被领导方面采纳。其中仅900多件较大的并能算出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就可为国家节省1300多亿元的建设资金。
宝成铁路南段还大力组织职工推广了许多苏联先进经验。如修建长跨度石拱桥的技术员工推广了苏联“分段安砌”、“沙筒落梁”等建桥方法后,解决了石拱桥容易发生裂纹的问题,保证了拱桥质量。在地势险峻、土石方巨大的施工区,推广苏联“大炮爆炸”方法后,使爆炸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克服了这些地区的施工困难。
此外,为了解决施工任务大、技术力量小的矛盾,施工部门除组织职工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外,还通过开办各种技术训练班、订立师徒合同等方式培养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