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卷 设计论证 第4章 组织重新论证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真审议了审查委员会对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同意兴建三峡工程,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663名出席代表庄重地按动面前的表决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两侧巨大的蓝色荧屏上,跳出了白色的数字:赞成:1767;反对:177……

1984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议将正常蓄水位提高,以便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港。

国家科委受国务院委托对三峡工程的水位进一步组织了论证。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三峡工程的论证,重新提出可行性报告。

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

6月,经过反复研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水利电力部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提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体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精神,决定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围绕各界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新的建议,从技术上、经济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得出有科学依据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组建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可行性报告,提出审查意见并报请国务院审核。

1986年,原水利电力部成立三峡论证领导小组,对论证工作实行集体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地质地震、枢纽建设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综合经济评价共14个专家组。

领导小组聘请国务院所属的12个院所、28所高等院校和8个省市专业部门共40个专业的412位专家,全面开展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

领导小组为了支持各专家组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勘测、设计等单位,承担试验、勘测、调查、计算、研究的任务。实际参加工作的有数千人。

国家科委还组织了有关科技攻关项目,共有全国300多个单位、3200多名科技人员对45个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400多项科技成果。

1986年11月,重新论证工作开始。论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水库移民安置、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上的合理性、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和兴建时机等方面。

水库建设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设计蓄水位,它决定了工程的规模和效益。蓄水位越高,库容就越大,其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也越高,而相应的技术问题随之增多,淹没损失也随之增大。

专家组在论证过程中,大家根据过去的研究成果,议定从海拔150到180米之间选择水位。

在论证前,原水电部主张选择较低水位即150米,他们的理由是:移民较少;泥沙问题较简单,因为水库回水在重庆以下,泥沙淤积不会影响重庆。但低水位方案遭到两个方面的反对。

直到论证开始,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未达成共识。

论证中,对泥沙问题和移民问题分别组织了有权威并有代表性的专家组进行反复深入地研究。

两个专家组的结论是:将设计蓄水位提高到175米,相应的泥沙问题和移民问题都有把握解决。

最后,各专家组共同通过了水位方案:

初期蓄水位156米,这样有利于移民安置,并可检验泥沙淤积的影响;最终蓄水位定为175米,这样可以全面满足防洪和航运的需要,也相应提高发电的效率。

在论证中,大家提出的最尖锐的问题是:三峡工程的投资是否会成为“无底洞”?

这也同时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担忧。历经10多年来的曲曲折折,刚刚进入稳定、繁荣、发展的新轨道,谁都害怕再来一次大折腾。

人们都记得,过去有些工程,为争取工程上马,违反实际的压低投资,一旦上马,各项资金立即加码,群众将这种工程称之为“钓鱼工程”。

有人提出:“三峡工程投资基数很大,如果将来打不住,如果成为国民经济的无底洞,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论证小组深深地感到这种重大的责任,他们对投资格外审慎。

专家组分析,有些工程大大突破概算,首要原因是前期工作不充分,特别是地质情况没有搞清楚,挖开基础后发现地质有重大缺陷,因而大大地增加了工程量。

大家认为,三峡工程坝址的地质情况较好,并经过长期勘探,这是它的有利条件。

在论证过程有,有人提出库岸滑坡和诱发地震问题,也都由地质地震专家组做出了明确一致的结论。大家考虑到,三峡工程毕竟规模巨大,将来设计施工中总会有些未能预见的因素。因此论证认为:在可研究阶段,工程量和投资计算必须留有余地。除枢纽外,三峡工程的总投资还包括移民安置和输电工程两大部分,都请专家进行了详细的复核。

最后,论证小组对三峡工程静态投资的概算为:按1990年价格计算,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为570亿元,其中枢纽工程298亿元,移民安置185亿元,输电工程87亿元。

工程的工期分为3个阶段:施工预备期3年;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第一批机组发电9年,以后陆续安装电机直到全部完工预计为6年。

在论证中发现,由于长江三峡的年均水量达4500亿立方米,建坝后可转化为高达840亿千瓦小时的年均电量,比其他水电站有很大的优越条件。因此,单位千瓦的造价相对并不高。

论证组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是符合目前国民经济水平的。这可从三峡的主要产出指标发电能力来考察。

现在每年投产的发电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每年的电力投资超过300亿元。即使不建三峡工程,华中和华东也必须建其他电站,即使将三峡工程的全部投资纳入电力投资,它占全国电力投资的比重也不超过当年的葛洲坝建设。

论证中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在论证中,以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士骏为组长的生态与环境专家组集合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经过详细调查和充分讨论,提出了综合评价和相应对策。

1992年,中科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共同编制了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通过国家环保局终审。

专家组指出,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安置的移民100多万,其中一半是城镇居民,一半是农村居民。

对城镇居民迁移城镇一般不改变他们的原有生产条件。对农村居民,由于水库淹没耕地36万亩和柑桔地7.5万亩,必须重新安排生产条件。

农村移民和被淹的土地,分散在库区周边2000公里的19个县市的范围,每个县市淹没土地的比重不大,没有一个乡全淹,这是有利的方面。

但也有人指出,应该同时看到,这个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过去的滥垦滥伐已经使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如果对移民安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必然加重滥垦滥伐,使生态与环境更加恶化。

大家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利用移民安置的大量投入,进行合乎科学的统一规划并加强领导,这对本地区的环境改造和人民的由贫致富,也是最好的一个转机。因此,移民安置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论证组基于这些情况,他们完全接受了专家组的建议,明确要以建立和维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对库区进行改造和重建,改变过去对移民安置的一次性补偿办法,采取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即为移民全面安排生产和生活条件,并为库区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另外,要做好库区的国土规划,将城乡建设、移民工程、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等纳入总体规划,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库区作为一个复合的自然、社会环境系统,制定出多目标、多功能的综合开发方案。

论证组还决定,制定和实施综合规划都要吸收生态与环境专家参加,并建议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的监测系统,进行跟踪监测,以便及时作出科学预断和采取对策。

1986年,重新论证刚开始不久,有不少人对长江的泥沙问题特别担心,认为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在加重,长江的泥沙在增加,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

对此,论证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大家认为,长江上游不少地方,由于滥垦滥伐水土流失的确在加重。由于长江上游的地质和气候不所不同,水土流失的后果也有所不同。

黄河流域主要为黄土高原,暴雨冲蚀的土壤颗粒很细,几乎全部随沟壑和支流洪水进入干流。因此,黄河在三门峡虽然年均水量仅400多亿立方米,但年均输沙量却达16万吨。

长江上游主要为岩石区,表层土壤被冲洗后,其余的冲洗物为岩石,颗粒较粗,大部分堆积在山沟和支流,只有小部分进入干流。因此,长江宜昌的年均水量为黄河三门峡的10倍,但年均少量仅为三分之一。

对于三门峡的泥沙问题,由于积累了黄河三门峡改建和长江葛洲坝设计的经验,并经水利、交通、教育3个系统的泥沙研究单位制作多个模型互相验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可以长期维持水库的寿命并保证航运。

但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危害的确需要重视,在某种意义上,它比黄河的危害更大。因为长江岩石山区的表层土壤很薄,不像黄土高原有深厚的土层,岩石山区的表层土壤一旦流失,当地人民就失去农业生产条件,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根据这种认识,原水利电力部于1987年向国务院提出报告,认为不论建或不建三峡工程,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都应及早加强。

国务院批准了专家组提出的报告,并于1988年成立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将三峡两岸等地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计划。此外,国务院还批准了在长江上游建设防护林体系。

在论证中不少专家建议,先在长江的各支流上兴建水库,以控制洪水,开发水利。

在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论证中,对长江各主要支流的水库都做了研究,认为干流水库和支流水库都是长江治理开发的组成部分,各有所用,应该相互补充,不能互相替代。

各支流水库的作用,首先是控制各支流水库所不能控制的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暴雨区,并开发干流的水能和航运资源。

大家基于这样的情况,在论证过程中,对建设条件成熟的支流水库,都予以积极支持。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