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科技教育与综合国力

科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而且影响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心理、生理、生活、思想方法、道德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科学全面渗透到社会机体的所有毛孔。

在现代社会里,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已成为一独立的重要部门;它已发展成为与工业、农业并列的产业部门,即研究业。由于科技教育的发展而形成的科学劳动大军,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时代也无可比拟的。

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创造出巨大的

物质财富

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创造价值,据估计以每千克产品的出厂价格为例,如果钢盘为1,小轿车为5,彩色电视机为30,计算机则为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再从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来看,它所用的原料比相同重量的铁锅还便宜,但通过科学的加工之后,其售价相当于相同重量的白金。

科学技术和教育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即所谓粗放因素,只有5%~20%依靠科学技术新成果获得。而现在要提高劳动生产率,65%一85%得依靠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即所谓集约因素。

美国粗放因素和集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年代粗放因素的比重(%)集约因素的比重(%)1889~190974.425.61919~192454.845.21953~195731.868.21962~197124.875.21988~199514.785.3

这就是说,科学技术开始逐步代替原材料,已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即脑力资源。例如,由于广泛采用新的科学技术,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建的产量为五百万吨的钢铁厂,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只需四千名职工,而且产品质量、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在现代化的企业里,由于工人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进行科学管理,如按实际劳动时间计算,平均四秒就出厂一辆汽车,每十四秒就出厂一台大型彩色电视机。再以美国的农业生产为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农业劳动力年生产的农畜产品,只能满足11个人的需要,现在已提高到一个人能养活近70人。因此,美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有4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在荷兰,一个农民可养活近80人。

据美国统计,美国国民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起,平均每年增长约3.5%,其中就有1.8%是来自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余部分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再扩大取得的。日本官方的统计资料表明,1965~1970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实际增长率平均每年为11.6%,其中4.4%是依靠科学技术因素取得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中65%以上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根据法国的一位社会学者评估,由于科技教育的发展,今天社会在三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20世纪初三十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三百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三千年内的变化。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科技教育的飞速发展,这样的社会变化显然是不可能的。

科技教育的发展,改变了现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

的比例

在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如美国1960年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为43.3%,到1977年增至50.1%。前联邦德国在1960年为41.8%,到1975年达51.4%,脑力劳动者已超过半数。应该指出的是,即使是工人,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单纯的体力劳动者了,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他们的劳动也越来越依靠智力。因此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产业工人大军;那么,现代科学革命已形成了一支科学劳动大军,成为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已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计算机不仅能自动控制复杂的生产过程,而且还可以模拟人的感觉思维,对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实行科学管理。它不但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进入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各个领域,而且还能帮助人们预订车票、检索文献资料、办理银行业务等等。电子计算机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计算工具,而且是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媒介,它对社会科学家来说,同样富有魅力。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如此活跃,最容易使人直接地感受到社会正在科学化。

科技教育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

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现代物质生产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既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整个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还包括劳动管理体制、能源、交通、运输、信息和通讯等,这些要素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科技的含量越大,与科技新成果结合得越紧,在生产力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1.科技教育具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扩大劳动者的生产能力的作用

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结合,不只是增强扩张劳动者的体力,而且大大扩大其智力,使劳动者的生产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历史上的劳动者,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现代化的生产不再是依靠个人的体力,或是追求体力劳动量的增加,而是智能化的生产,要付出大量的智力。将体力转化为智力,对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和生产工艺的变革都十分迅速,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劳动者只有具备很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提高普通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愈来愈强烈。

2.劳动工具和整个劳动资料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物化形态,它的变革更离不开科技教育

科学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工具系统地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到机器系统、再到机器控制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现代科学技术与劳动工具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工具和没备,使刚性生产线变为柔性生产线,建立了灵活的生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的程度,使产品多样化,从而满足市场的多种需要。

3.科学技术帮助人们取得合适的劳动对象,并充分发挥劳动对象的效能

由于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发现和利用了现成的天然原料,而且创造出人工原材料,大大地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而且科学技术还帮助我们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开发劳动对象,把物质生产同保护资源、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结合起来。现在,已经利用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建立了原材料工业体系,能够充分保证生产中劳动对象的供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已不再只限于使用地球上的资源,而是设法利用太空环境创造新的劳动对象,比如使用月球上的资源。

4.科技教育对物质生产力其他要素的作用也日趋明显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社会化,生产场所、原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的供应、产品的流通都不自同一个地方。生产的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更为突出。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交流便成为现代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切,更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此创造出来的海、陆、空的新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网络,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传、电报、传真、光纤通讯、卫星通信等与电子计算机、电视、电话的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通信联络能力,将各种生产环节沟通,把各个生产部门联成一体,大大地提高物质生产力。

5.科技教育使管理科学化成为可能

为了合理地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地理位置、信息等要素,有效地进行生产,需要严密的管理,管理也成为物质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按照科学原理划分生产过程和处理其中的相互关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现代化的管理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组织管理,这要依靠科学技术所生产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技术工具才有可能实现。管理体制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是管理的科学化,形成了巨大的物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总会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创造的新的成果随时会渗透到物质生产力中,刷新物质生产力的面貌,使之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科学技术又是物质生产力中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要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必须从科技教育上找出路,充分挖掘各种因素的内涵,而不能一味扩大外延。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所谓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及其影响力的总和。综合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许多学者将综合国力划分为三类:即硬国力,可以用物质形态表示的量,如自然力(国土面积、地理位置、矿产、生物资源)、人力(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生产和控制能力等)、经济力(经济实力、体制、生产力布局等)、国防力(武器技术装备、战斗力、指挥能力等);软国力,这是不能用物质形态表示的,包括政治力(国家的组织结构、体制、国际影响力)、教育力(教育设施、教育结构、教育普及程度、教育水平等)、精神力(人民志气、民族精神状态、勤劳奋斗精神等);科技力,这包括科学研究能力、科技应用开发能力、科技交流能力,它们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可以促使硬国力和软国力增强,充分发挥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只有抓住科技这一关键,才能增强综合国力。而抓科技必须抓教育,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