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诞生于丹麦富恩岛上的欧登塞城。父亲是鞋匠汉斯·安徒生,母亲是安娜·玛丽亚。1819年9月,安徒生动身到哥本哈根,开始了他的奋斗生涯。1822年,柯林为他申请到一份皇家公费,入教会求学。1828年,安徒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哥本哈根大学。1833~1840年,安徒生曾到巴黎、瑞士、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地旅行。1875年4月2日,为安徒生七十寿辰举行庆祝会,1875年8月4日,安徒生逝世。

安徒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作家,是众所周知的“童话之王”,他的作品被译成世界各国的文字。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皇家公园里,有一座塑着安徒生铜像的纪念碑。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也巍然矗(chu)立着他的巨大的铜像。

不幸的童年

在丹麦首都所在的西兰岛和日德兰半岛中间,有一座小小的富恩岛,岛上的中心市镇叫奥登塞。

城郊小河边,有座水磨坊,这地方叫寺院磨坊街,街上的一幢房子里分住着6户人家。其中一户人家住着一间房,它既是卧室,又是厨房兼工作间,这里住着鞋匠——安徒生一家。

1805年4月2日,一个男孩在这间屋子里呱呱落地。婴儿取名汉斯·安徒生。

孩子的出世既给这一对夫妻带来负担,又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希望。小安徒生受到妈妈加倍的疼爱:妈妈省吃俭用也要节约出点钱来给孩做件好衣服,她最怕孩子受奚(xi)落、被人瞧不起,她尽量让孩子从头到脚很清洁,她要尽一切力量使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活。

鞋匠安徒生整天坐在小凳上工作,他身边堆放着各种材料和工具。他的工作台上面挂着个小书架,上面有《阿拉伯故事集》,有荷尔堡的剧本和译成丹麦文的莎士比亚剧本,还有歌曲集。小安徒生一懂事,爸爸就怕他寂寞。有时候孩子在外面玩受了欺侮,他就放下手边的活计,对儿子说:“好,我来讲个故事吧。”于是,遥远国家的国王啦,大沙漠里的探宝人啦,奇异的名胜风光啦,讲得娓娓动听娓娓动听(wei):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慢慢在孩子的头脑里形成了一幅幅图画。有时候他朗读剧本,那里边又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

鞋匠是从农村出来的,他渴望土地。有一回,一个庄园主要雇一名鞋匠,给他的大家族和仆人们做鞋子,待遇是可以得到一所带花园和小牧场的房子。鞋匠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和孩子的梦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了!他赶忙跑到那位伯爵(jue)家去“试工”。主人家给了他一块缎(duan)子面料,要他做一双舞鞋。他拿回布料,精心谨慎地做成一双玲珑漂亮的舞鞋,包裹(guo)好,兴冲冲跑到伯爵家。可是伯爵夫人眯眼看了看,又摇头又撇(pie)嘴,说:“跟哥本哈根第一流工匠的手艺差远了。可惜那块缎子给糟踏啦!”性情憨厚憨厚(han):老实厚道。的鞋匠被这种据傲据傲(ju):骄傲;傲慢。态度和无端挑剔惹火了,他拿起一把小刀当面把鞋底切开,愤愤地说:“单是糟踏你的料子吗?我的皮革也被糟踏了!”他怒气冲冲跑回家的时候,已经变得愁容满面了。

“别伤心啦,有钱人都是刻薄鬼。”妻子忙宽解说:“真叫你到那儿去做活,还怕你受不了那份罪呢。”

小安徒生听着父母的这些话,似懂非懂,他突然兴奋地说:“我长大了,要修一座大城堡,四周有花园,还有鹳(guan)鸟,咱们到里面去住!”

爸爸、妈妈不觉搂着儿子笑了起来。鞋匠为了使越来越懂事的儿子高兴,就找来木头做了几个木偶。鞋匠这个手艺是从自己父亲那里学来的。小安徒生像宝贝一样爱护这些木偶,他找来许多零碎布头,给木偶缝制衣服,扮成戏剧故事中的人物,这样他自己就有一个演戏班子:戴着金冠的国王和王后啦,贵族老爷和他的仆人啦,也有穷人和杂技中的小丑。他把妈妈的裙子挂在竿子上作布幕,举着木偶,把他们该说的台词大声叫出来。戏一幕一幕地演,这个编、导、演集于一身的孩子,在他自己制造的情节和气氛里完全沉醉了。

小安徒生很早就知道,在镇上一些人眼中,他是个“下流社会”的孩子。他早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奥登塞,阔人家花天酒地,为开一个舞会就挥霍(huo)大量金钱;他们不干活不做事却都是“高尚”人物;而他的爸爸和他的妈妈,整日不停歇地做事、干活,反倒被看作“下等人”;更可恶的是,他们竟然骂妈妈是个“废物”!

在小安徒生的童年时代,除了父母,还有祖母和几位贫苦老奶奶给了他深远的影响。

祖母住在城外,她疼爱惟一的小孙子,每次来看他,总带来些新奇的小玩具:一条腿站着的士兵啦,团团转的陀(tuo)螺啦,一只胖胖的糖猪啦,都是她用卖鸡蛋的钱买的。她只靠养几只下蛋的鸡糊口。小安徒生爱祖母,她那温柔的蓝眼睛,被艰苦日子磨练出来的强健体格,她的文静和蔼(ai)的语调,给了小安徒生极深的印象。老太太瞒(man)着小孙子,从来不说自己讨饭的事,却爱说她家从前过的优裕日子。安徒生渐渐懂事,他也理解祖母的心情,从不道破。祖母在济贫院当佣工,照料花园,她常带安徒生到花园里去,柔声细语地给他讲有趣的民间故事。

通过祖母,安徒生又认识了在医院作杂活的一位老奶奶,她叫约翰妮。安徒生觉得老奶奶像有一只装满有趣故事的魔箱,里面盛着没完没了的故事、童话、民歌。

八九岁的时候,他渐渐听不到爸爸的欢声笑语,故事更很少听到了。爸爸的面孔常是阴沉着的。做鞋的生意冷落,用他挣的一点钱缴(jiao)房租、买面包、添(tian)衣服常常入不敷出。看到妻子整日泡在河水里洗衣服,鞋匠心如刀剜(wan)。

那时,拿破仑已经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丹麦本来是中立国,后来法国帮助丹麦摆脱了英国的威胁,丹麦就成了法国的附庸(yong)。1813年,法国跟德国交火,要丹麦派一团雇佣兵向霍尔施坦进发。鞋匠一心要去碰运气,就给邻近一个富裕农民做了“替身”,应征入伍。小安徒生的妈妈拦不住富于幻想的丈夫,只好眼看他排进步兵营的行列里去。当时,小安徒生正出麻疹。

鞋匠当兵走了以后,寺院磨(mo)坊街有好几家的小孩子因为得麻疹死去了。小安徒生的奶奶守在孙子的小床边,一会儿诉苦,一会儿向上帝祈祷,一会儿又摸着烧得迷迷糊糊的小孙子。

病终于过,小安徒生痊(quan)愈了。他又想起演木偶戏,可是爸爸不在家,他提不起精神。他记得过了两个凄凉的圣诞节,没有松树,没有烤鹅,没有爸爸的故事……

有一天,小安徒生正在家里玩,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兵走进屋来,他向孩子凝视好一会儿,用疲惫不堪(kan)的沙哑嗓音低声说:“唔,小家伙,长得这么高了!”

这是爸爸!可是小安徒生一时认不出来,不动弹也不说话。奶奶和妈妈进来了,她们又是叹息又是流泪。鞋匠说他没有打上仗,只拣回了一条命。立功当军官的美梦破灭了,在异国土地上尝到了一切士兵的罪,他的身体被损害了。

爸爸又坐到鞋匠的工作凳上,可是双手总发颤(chan)小安徒生再也听不见那节奏鲜明的丁当声,当然也没法子叫爸爸提起兴致演木偶戏了。不多久,鞋匠便死去了。这个一直渴望读书、学拉丁文的鞋匠,躺在稻草板的棺木里,被埋在圣甘诺教堂穷人的墓地上。他的老母亲在墓边种了一丛玫瑰花。

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在生活上有所依靠,不得已改嫁了。安徒生的继父也是一个穷苦的手艺人,但他不喜欢安徒生,平时少言寡(gua)语。这使安徒生很失望,只得再次独自一人以木偶为伴,从各种木偶人物中寻找慰(wei)藉。

渐渐地,安徒生长大了,感到了读书认字的重要,便央求母亲把他送到学校读书。母亲虽然知道那些学校都是为富人家孩子开办的,但她还是带着安徒生来到了一所教会学校。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校长才算是发了善心,答应留下安徒生。但是,这所学校根本不教文化课,而是天天向学生们传经授道,安徒生感到十分无聊。加之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同学都歧视歧视(qi):不平待地看待。和嘲弄他,于是,一气之下他又回了家。

一天,哥本哈根有一个剧团到欧登塞作巡回演出。安徒生闻讯后,便赶去观看,无奈没钱买票,只得在剧场外面打转转。听到剧场内一阵阵的喧哗和笑声,急得安徒生抓耳挠腮(sai)。正在为难之际,恰巧遇到了一位在剧团帮忙的熟人,安徒生就求他带自己进去看戏。这样,安徒生总算如愿以偿。

通过看戏,安徒生大开了眼界。他看到那些在台下本来平平常常的人,经过装扮一到戏台上就变成了威严的国王、娇艳的王后、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真是太奇妙了!这时他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等美好的艺术。这可比自己的木偶戏优美、生动得多了。他一边看戏,一边模仿演员们的表演,背诵他们的台词,简直入了迷。同时他也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演员。

事有凑巧,一次,剧团里正好缺几个群众演员,人们就临时把他拉上来充数,让他扮演一个马车夫的角色。安徒生既高兴又紧张。虽然他在剧中一句台词也没有,但他排练起来十分卖力。演员们还没有到,他就早已化好妆在等候了。

有个演员见他如此积极,就拍着他的肩膀笑着对他说:“噢,多么热心,真该到哥本哈根去,这勤奋的小伙子应该进皇家剧院”。不料这么一句玩笑话,竟使安徒生动了心,他决定到大城市去闯一闯。

当他试探着将自己的决定告诉母亲时,母亲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不加理睬,没想到儿子真做了准备。为此母子俩争执起来,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母亲答应求签问卜,根据占卜的结果再作最后决定。结果,连算命的人也说安徒生应到城里去。

1819年9月5日,也就是安徒生14岁那年秋天,他带着母亲给他的30枚银币,提着一个小铺盖卷,带着他心爱的木偶们上路了。

一辆邮递马车将他载到繁华的哥本哈根。初次进城,安徒生兴奋不已兴奋不已:形容很激动的样子。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弄得他眼花缭(liao)乱,一时连东南西北也分不清楚了。面对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安徒生没有恐惧。他自信一定能在这里干出一番大事来。

为了生活,他只好先到一个工厂做工。但是,安徒生还在做着他的艺术家之梦。一日,他在报纸上看到意大利著名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西博尼教授的居所。恰好这一天西博尼教授家高朋满座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客厅里琴声悠扬,笑声不断。在座的大都是教授的同行。当管家通报有个欧登塞来的穷孩子求见时,贵宾们都很好奇,一致同意教授见见这个孩子。

安徒生走进教授家灯火通明的大客厅,见到这么多音乐家,当时紧张得要命。不过,他看出人们对他都很和善,便稍稍镇静了下来。教授听说他想学习声乐,便鼓励他给大家唱个歌,看看他的天赋(fu如何。

安徒生鼓足勇气,唱起了歌剧《乡村之恋》中的一个咏叹调。西博尼教授竟亲自给他弹钢琴伴奏。安徒生虽然没有受到过声乐基本训练,但嗓音还是不错的,加上感情充沛(pei),给在座的音乐家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看出,尽管这个孩子对音乐还知之甚少,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训练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西博尼也很喜欢安徒生,便欣然同意将安徒生留了下来。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使安徒生兴奋得差点晕(yun)倒。从此,他成了西博尼教授开办的歌唱学校里的一名学生。

在歌唱学校里,安徒生学习十分刻苦,进步也很快。他不仅练习唱歌,还借来了不少莎士比亚、歌德、席勒(lei)的名著及丹麦的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饥似渴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地阅读,从中汲(ji)取大量文学营养。

正当安徒生奋力地在艺术的殿堂里畅(chang)游时,命运好像专门同他作对。这年冬季他开始病魔缠身了,长期的剧烈咳嗽使他的声带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看到自己的爱徒无法练习声乐,西博尼教授也十分焦急。他为安徒生想了很多治疗的办法,但效果不大。

第二年春天,西博尼教授无奈地告诉安徒生,他学声乐已毫无希望了。安徒生只得忍着巨大的悲痛离开了歌唱学校。

跳舞不行,唱歌又没有发展前途,安徒生痛苦到了极点,但是他没有灰心。他想,经过几年的生活积累与读书学习,自己头脑中已存了不少故事,加上在家乡玩木偶时自编自导了不少小木偶节目,何不把它们写出来呢?这样,安徒生又决心在文学的道路上发展自己。

文学与爱情

1822年,安徒生一口气写出了剧本《维森堡大次》和《阿芙萦尔》。脱稿的那天,他激动得夜不能寐(mei),盘算着如何请一位权威人士来鉴定他的作品。想来想去,他决定去找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家比得·吴尔芙。次日,天刚破晓,他就起身,也顾不上吃饭,就带着文稿一头闯进了吴尔芙的家。这位翻译家正准备用早餐,突然见一个陌生人冒冒失失地闯进来,竟吃了一惊。安徒生简单说明来意之后,就打开《阿芙萦尔》读了起来。主人看到他那饥饿和困倦的神色,就打断了他,邀请他共进早餐、但安徒生求教心切,哪里有心吃饭。他谢过主人的好意,就又滔滔不绝滔滔不绝: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地读了下去。吴尔芙不禁感到好笑,但随即就被作品的内容吸引住了,一直听他把全剧读完。安徒生合上文稿后,像在法庭上听候宣判似地,急切地等着吴尔芙的评价。吴尔芙沉思片刻。他明白,这个莽(mang)撞的小伙子还缺乏文学素养,作品颇(po)为粗糙,但内容甚为可取,有些句子写得也很美。特别可贵的是,他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和烈火般的创作激情。于是称赞了安徒生的作品,肯定了他的才能,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并欢迎他今后常来。安徒生得到了如此的好评,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他谢过主人的指点,急忙跑回去吃点东西,然后就又写下去。不久,一家刊物对《阿芙萦(ying)尔》也发生了兴趣,选出了其中一场刊登出来。一位友人还把此剧推荐到皇家剧院,希望能够上演。

皇家剧院的经理拉贝克教授收到了这个剧本。当他看到封面上署(shu)着安徒生的名字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不是那到处乱跑而终不成器的莽撞小伙子吗?他也能写剧本?他好奇地打开第一页,鼻子“哼”了一声,果不出所料,文理不通,韵(yun)律不齐,无一是处。但再往下读,他那紧皱的眉头就有点舒展了,嘴里“嗯”了一声:还有点意思,剧本的内容很可取。又读了一阵,他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读到最后,就像发现了一颗新星似地拍案叫绝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当时皇家剧院正缺少编剧的人才。剧院经理拉贝克心想,旧的剧本演来演去已不受欢迎,看来这个莽撞小伙子会拿出新花样来。拉贝克决定把安徒生的情况报告给国王,为他申请一笔皇家公费,然后送他进学校深造。这位经理在《阿芙萦尔》上批道:“尽管文化水平极差,缺乏普通的文化知识,但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接着他就去找剧院的另几位负责人商讨为安徒生申请皇家公费的问题。

一个月以后,安徒生被送进斯拉格尔塞城的苏洛书院。这是一所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中等学校。校长梅林斯一看见这个学生,就断定他是一个“下流社会”出身的穷孩子,一听安徒生说话,又立即断定这是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现在,他将要秉(bing)承皇家剧院的旨意,亲手把这个又穷又野的孩子造就成上流社会的文人和绅士。但是,安徒生却颇(po)有些“不堪造就”。从此,他们之间就闹起矛盾。梅斯林一再无理干涉(she)安徒生的写作,大骂他是“蠢材”、“笨蛋”、“不可雕的朽(xiu)木”。安徒生愤怒至极,就在1827年离开了苏洛书院。返回了哥本哈根。

回到京城以后,他在一幢旧房子的小阁楼里住了下来。虽然室内破烂不堪,陈设简陋,但是桌子上却放着一件无价之宝,这就是五年来在苏洛书院图书馆里日日夜夜攻读时写下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习作,使他探索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规律。现在,他要投身到创作实践中去,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了。这一时期他经常拜访名人吴尔芙、皇家剧院经理古林和喜剧作家海堡。海堡对安徒生的诗作很感兴趣。他从中挑选了两首,即《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结果竟获得好评。1828年,安徒生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但是他仍然藏身于小阁楼上专心致志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地写作。1829年,他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诗人茫然地走着,突然有一位天真活泼、面颊(jia)红润的美丽姑娘和一位夫人拉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另一个方向。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所谓崇高的悲剧的题材恰恰相反,表明安徒生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部游记语言幽默,情调活泼,充满了新奇的幻想,洋溢(yi)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新作品第一版发行后,立即获得成功,有个出版商见有利可图,就不辞劳苦地爬到安徒生的小阁楼上来,主动要求为安徒生出第二版。几个月后他又写出了喜剧《尼古拉耶夫塔的爱情》。这次皇家剧院把安徒生接受下来,并于1829年4月25日首次公演。安徒生亲眼看见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出现在舞台上,感到无比欣慰。

1830年夏天,安徒生为了积累素材,开始外出旅游。他看到了碧绿的柳树林,还有开着洁白的、芬芳的花朵的小树,以及一丛丛盛开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他还到铺着白沙的海滨去散步,眺(tiao)望海面的点点白帆,听着盘旋在天空中成群海鸟的欢乐叫声,这一切都令他陶醉。

特别令他难忘的是,在这次旅游中,他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且对她产生了炽(chi)热的感情。

在大学好友沃依特家的客厅里,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少女出来迎接安徒生。她容貌秀丽,红润的脸上有一对迷人的酒窝,她那双亮晶晶的褐色眼睛,像深夜天空中两颗灿烂的星星。看到安徒生,她的面颊(jia)泛起了红晕,慌乱中将胸前插着的玫瑰花弄掉在地上。安徒生急忙把它拾起来,交还给少女。少女望着安徒生,感激地嫣(an)然一笑,这一笑使安徒生终生难忘。

这位少女就是他好友沃依特的妹妹莉葆(bao)。她特别喜欢安徒生给她朗诵他写的诗,尤其是到她家作客后新写的诗,这些诗中都明显地有莉葆的身影存在。

沃依特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妹妹谈得十分投机,也很高兴,并没有多想什么。然而,莉葆已经燃起了我们年轻的诗人心中炽(chi)热的爱情火焰,他越来越离不开莉葆了。

“可我妹妹已经订婚了,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呀!可怜的安徒生啊!”当沃依特发觉情况不对时,心里暗暗叫苦:

“妹妹的玩笑开得太大了,她根本没考虑事情的严重性。安徒生对她如此地迷恋,到时候如何收场?”

安徒生知道自己是个穷诗人,没有资格来娶这位富家小姐。但这次他是动了真感情,甚至还想放弃做诗人的理想,去当律师或教师,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可以使莉葆的家人接受他做他们女儿的丈夫。

莉葆接到安徒生向她求婚的信,感到非常为难了。她没想到安徒生爱她爱得那么深。说实话,她也喜欢安徒生,她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她不可以嫁给他,莉葆流着泪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我很对不起你。虽然我们彼此爱慕,但我们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我的父母是坚决不会同意我俩的亲事的。请不要使我成为罪人,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不想让他们伤心!我可以做你的好朋友,好妹妹,尽我所能为你服务……”

安徒生一再读着这封拒绝他的信,两眼看着低矮的天花板,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把这封信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装进了那个精美的信封。要把它放进行李箱时,安徒生看到了在一旁的一本同样精美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安徒生所有自认为精彩的诗句。他将笔记本拿到手中,一页页翻看起来,不觉回想起自己创作它们时的激情和对诗的热爱。

“这些诗句多优美啊!它们忠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情感,真诚地想分担我的忧愁。而我不久前,竟还在想着要抛弃它们,去做律师!”安徒生慢慢地不再伤心,反而觉得愧(kui)对了他的这些创作,愧对了那些在他身上寄予厚望的人们。

国内旅行得到的助益,对安徒生的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仿佛预感到他的一生将是漂泊的。观察大自然和人群,不断拓(tuo)展想像与认识的空间,成了他生活的第一需要。1831年他第一次到德国,尔后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英伦三岛。他的重要作品差不多都是在远离祖国的情况下创作的。

那次,安徒生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历程,从德国来到号称“城市之冠”的法国首都巴黎。

他准备去拜访居住在巴黎的艺术界的大师们,他应该首先去拜访他崇拜的亨利希·海涅(nie)。他是德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诗人。海涅于1830年以后移居到巴黎。可是,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受尽了挖苦与讽刺,他怕在这位说话尖刻的诗人面前受窘(jiong)。因此,迟迟没有去拜访他。

一次,安徒生出席一个文学协会举办的晚会,没想到,在那儿,他结识了海涅。

一位个子不高、表情生动的男子来到安徒生跟前。

“我听说你是丹麦人,”他说,“我是德国人,丹麦与德国是近领,让我们握握手吧!”

“请问尊姓大名?”安徒生说。

“亨利希·海涅。”他说。

“啊!您就是海涅!我十分敬佩您!您的诗歌表达出了我心底的思想和感情!”

“是吗?”海涅笑着摇摇头,“如果真是这样,你早就会来找我了。”

“不是我不想去,”安徒生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是因为像我这样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丹麦诗人冒然求见,您会觉得很奇怪的。正因为我这样深深地尊重您,要是您见到我时,嘲笑我或奇怪地看着我,我的感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我宁肯完全失去见您的机会。”

安徒生的一席话令海涅深为感动,通过一番融洽(qia)的谈话,他发现他与这个年轻人非常投缘(yuan)。此后,他们便经常在一起聊天。

安徒生在游览了巴黎、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sa)之后,来到了罗马。

有一个白天,他在罗马的街道上迷了路,无意中,他来到一个不大却很平坦的广场上,那里有一所古老的宫殿,宫殿前的喷泉汩汩(gu)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安徒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到过这里,也曾站在这儿,凝望这喷泉里涌出的灰白色的水柱。

他仿佛亲眼看到有一个道士教自己读书识字,然后把自己带到唱诗班。后来,自己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最后在禅(chan)房中了此一生。猛地,他从幻想中惊醒:那真的是自己吗?自己的才华志向和希望就这样被埋没掉了吗?……不!我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身旁闪过一群赤着脚板、穿着破烂衣服、面孔晒得黑红的孩子,他们嘟嘟嚷嚷地说着安徒生听不懂的语言。安徒生久久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也许,在他们之中就有那么一个男孩,有一颗像诗人一样不平静的心灵,有着非凡的才华,而他不得不在生活的重压下,埋没一生。

这种情形一定有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但胸怀大志,充满才华的穷人的命运,却无论在哪儿都是同样悲苦的。安徒生忽然觉得有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充斥他的胸膛,他要以一个穷苦而有才华的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主题,写出一本真实生动、催(cui)人泪下的书!

就是在这一天,1833年10月18日,安徒生在这个古老的广场上,萌(meng)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就是这个想法促成了安徒生后来第一部小说《即兴诗人》的诞(dan)生。也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到后来促使丹麦文学界改变了对安徒生作品的看法,因此,后来安徒生称这一天是他的“第二次生日”。

在抵达罗马之后的几天里,安徒生拜访了自己的同胞,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他侨居意大利已经多年了。他十分亲切地接见了这位青年诗人。安徒生的真诚坦率,对艺术的爱以及坎坷的创作道路使老雕刻家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头发花白的老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

“那时候,父亲在造船厂工作,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家里很穷,父亲早晨天不亮便出门,家里根本没有早饭可吃,直到中午,妈妈才将米缸里仅有的一点儿米做成米饭,然后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将它们包进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手帕里,让我给父亲送去。我穿着大我半只脚的木头鞋走在路上特别地小心,生怕被鞋绊(ban)一脚,我手中小小的米饭包会飞出去。那可是我父亲一天的伙食啊!而我回家后,只能跟妈妈一起喝稀得不能再稀的米汤!……”

“父亲在那儿是做木雕(diao)的,我常常坐在他旁边看他雕刻。一块木头到了他手里,他拿小雕刻刀左一下,右一下,不一会儿,一个奇妙的雕像便出来了……那时,觉得父亲可了不起了,就是市长也没父亲有能耐!自己也不知不觉迷上了雕刻这门艺术。正因为对它的痴迷,才使我历经这么多风风雨雨,还没有败下阵来……”

他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室,接着又说:

“你看,这不是吗?我在这里也有了一间像样的工作室,运进来的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大理石块,可它被运出去时,就已成了全欧洲公认的艺术珍品!这可不是一朝一夕(xi)就能炼就的功夫啊!所以,重要的是不要灰心,更不能半途而废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1835年春,安徒生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终于出现在书店的橱(chu)窗里了。小说以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蜚(fei)声文坛,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人们争相阅读,议论纷纷。在报纸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评论文章,当然,里面偶尔有些挖苦之词,但却没有一篇文章否认作者的才华。

安徒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着这些充满友好的文字。批评家们终于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丹麦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豪克,过去认为安徒生是一个给宠坏了的任性的幸运儿,读了《即兴诗人》以后,他给安徒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过去使你受了委屈,现在我向你伸出和解的手。”这句话使安徒生特别感动,人们都记得,不久前,豪克在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中,把安徒生描绘成一个在精神错乱中才得以满足虚荣心的诗人。为了弥补这次过失,豪克专门写了一篇对诗人安徒生较为公正的评论,并且把他称为丹麦真正的诗人。

30岁到50岁,是安徒生文学创造力最活跃、精力最充沛(pei)的宝贵时期。这时,他已三次游历过意大利,多次到过德国、法国和瑞典,还到过希腊、土耳其,越过海峡漫游了英国和苏格兰。旅行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需要。“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他结识同时代的朋友,有小说家、诗人、画家、雕塑家、作曲家、歌唱家、著名演员、导演,还有学者名流。在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他受到国王和王室的接待。对他发生重要影响的,当然是同行的文学大师们。1843年安徒生再游巴黎时,已经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结识了驰(chi)名海内外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受到了维克多·雨果的诚恳接待。雨果赠他戏票,请他去观看刚上演的戏剧新作《城堡司令》。他惊异地发现剧场里嘘(xu)声不断,原来大名鼎鼎(ding)的雨果的作品,也一样地挨“嘘”。大仲马把他带到剧院后台,向他介绍著名的法国演员雷切尔等人。雷切尔同他谈了许多话,非常亲切,最后她在安徒生的题词簿上写道:

“艺术就是真实!我希望安徒生这样闻名的作家不要戏弄这句格言。”

特别叫安徒生感兴趣的,是在一位上了年纪的伯爵(jue)夫人的沙龙,他认识了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他发现巴尔扎克衣着整齐,红唇皓(hao)齿,有很高的兴致,可是在社交场合似乎不善言谈。当一位写诗的贵妇人把安徒生和巴尔扎克拉到一张长沙发土坐下,向他们喋喋不休喋喋不休(die):没完没了说话。的时候,安徒生从那夫人的背后瞥(pie)见巴尔扎克的脸,他正在递眼色、作鬼脸,一脸的无可奈何状。过了几天,安徒生在罗浮宫附近散步,遇见一个人,衣冠不整,一顶皱巴巴的破帽子遮住眉毛,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向安徒生凝视一下,又莞(wan)尔一笑,跟着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安徒生后来从伯爵夫人那里得知,这是巴尔扎克的伎俩,他经常化装成各种人,尤其是流浪汉,为的是能够真切地体验那些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怪不得这位大师笔下的各色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

这一年的秋天,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当时有一位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正在那里逗留。她叫燕妮·林德,她的演唱在斯德哥尔摩算是第一流的。

1844年安徒生再游柏林,向那里的音乐界热情推荐燕妮·林德。结果这位年轻歌唱家以她的杰出表演获得了驰(chi)名欧洲的声望,她扮演的角色最富创造性,被认为显示了艺术的神圣。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向安徒生说起燕妮:“在整整一个世纪,再不会出生一个像她一样的天才!”

安徒生和燕妮·林德成为能彼此谈心的朋友。安徒生更发现这个姑娘有严肃的个性,具有高洁而虔(qian)诚的气质。她为了给穷孩子募(mu)捐甘愿加场演出,当看到可以叫孩子们受益的时候,她容光焕发,热泪盈眶。

在那样的心境之下,安徒生觉得燕妮是可以把人从苦闷、孤独的深渊里拯(zheng)救出来的白雪公主;而他是那样了解她的个性,欣赏她的才华,他们是能够心心相印的。有一段时候安徒生清醒地意识到:“我坠(zhui)入情网了!”那样聪慧敏感的艺术家怎能不觉察这种感情呢?但是,爱情的电火是需要两极相碰才能迸出灿烂火花的。燕妮·林德尽管喜爱并尊重安徒生的作品和人品,但是在爱情线上却没有响应他的追求,所以这种爱也不能不是深挚(zhi)却一厢(xiang)情愿的。在哥本哈根的一次为她举行的饯(jian)行宴会上,燕妮举杯感谢丹麦人对她的盛情,同时又举起一杯香槟微笑着走到安徒生面前,真挚地说:

“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在哥本哈根有一个兄弟。安徒生,您愿意做我的兄弟吗?”

安徒生当然听得出这话的弦外之音。爱情的种子没有萌发,却长成一株(zhu)共同追求艺术的友谊之树。这正像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故事,他热恋的贝雅特丽齐没有与他结成伉俪伉俪(kangli):夫妻。却成为她写诗的灵感。燕妮·林德对安徒生的激励与鼓舞,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不朽的童话之王

安徒生的性格单纯而真诚,在他的眼里许多东西都浪漫、有趣,充满了诗意,无论大自然和人、事,都非常容易使他受到感动。这样的性格像个天真烂熳的孩子,于是他也就跟孩子特别相近,非常容易相处。他喜欢孩子,每到熟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家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小姑娘,总是欢天喜地叫喊起来:“安徒生来了!”立刻把他团团围住,一连声请求:“讲个故事吧,安徒生!”“安徒生,讲个故事,好听的……”

这时的安徒生,弯下腰,眼睛亮亮地逐个盯住孩子,笑嘻嘻(xi)地,又装出认真的样子,伸手去掏自己的衣袋,嘴里说:

“唔,等一等,等一等,不急不急,咱们来找找看。”他手摸摸索索地,忽然一停,好像逮住了什么东西,同时喜笑颜开:“噢,在这儿!……好了,来吧。你看,它出来了,最好听的故事总是自己来的!”

于是,孩子们安静下来,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谛听谛听(di):仔细地听。安徒生娓娓动听的故事。

有一次,安徒生到诗人蒂(di)勒家里串门,看见他6岁的小女儿意达,正失神地凝望着一朵已经凋(diao)谢了的花。“我的小花儿真的死了吗?”她看见安徒生,张着泪花闪闪的眼睛问他。安徒生蹲(dun)下来,伸出大手抚摩(mo)小意达的头,一边看看小姑娘,一边看看她旁边快萎枯的花儿,开口道:

“你可知道它们做了什么事情吗?——这些花儿昨夜去参加了一个跳舞会,这样它们今天就把头垂下来了。”

“可是花儿并不会跳舞呀!”小意达说。

“嗨,它们可会跳呢。”安徒生表情和语气都坚定不移:“天一黑,我们去睡了以后,它们就兴高采烈跳起来。差不多每天晚上它们都有一个舞会。”

小意达听着听着,嫩嫩的小脸儿上慢慢绽(zhan)出了笑容。

安徒生也被自己编的故事吸引了,感动了。他回到住处,趁热儿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里面的对话就是他和小意达之间的问答。这篇故事题目就叫《小意达的花儿》。

这件事发生在1835年,安徒生正好30岁。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学习、旅行,安徒生无论在艺术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大大开阔了视野。在“对艺术和生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的时刻,他经常感到自己备受暴风雨摧(cui)残的心田“射进了更多的充沛(pei)的阳光”。不管他创作的路途怎样荆棘丛生,坎坷崎岖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他终于以超常的坚韧(ren)和拼命的精神,取得了成就,赢得了名声与荣誉(yu)。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在他30岁时出版,并且在好几个国家受到好评。他的剧本不仅在哥本哈根的剧院上演,连德国和瑞典也演出了;他的诗歌被传诵,被谱曲传唱;他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朋友,他已经成了上流社会的宴请对象。正在他创作力旺盛,才思喷涌如泉的时候,为什么他忽然提出这样一个创作目标:要为孩子们创作童话呢?

许多熟人不太理解:这个安徒生,他要干什么?给小孩子写童话?为什么要在这种无聊(liao)肤浅的东西上浪费才华?老古林的大儿子、安徒生的挚(zhi)友甚至嘲笑他:“安徒生,说您老糊涂了,还为时尚早哩!”

安徒生的毅力和意志都是锤(chui)炼出来的金属,他既选定了目标,便立刻实行起来。30岁这年,他写了第一册童话,开宗明义,书名就叫《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面包括四篇清新有趣的童话:《打火匣(xia)》、《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公主的皮肤》和《小意达的花儿》。

《小意达的花儿》这篇童话里出现了安徒生自己的形象,就是那位讲述花儿们开舞会的大学生。他不但会讲故事,还会剪纸,剪出的图案能叫小孩子嘻笑。譬(pi)如,他剪一个小人儿吊在绞架上,手里捧着一颗心,表示他偷过许多人的心;剪一个老现代巫婆,把她的丈夫放在她自己的鼻梁上,骑着一把扫帚在天空飞行。安徒生仿佛一登上童话圣坛就决心跟一切鄙(bi)夷和反对童话的人宣战了。他当然不是剑拔弩张拔剑弩张(nu):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地对垒,而是面带微笑,把他们的形象写进童话里去。是啊,小意达的家里来了一位枢密顾问官,他看不惯那个快乐的大学生给孩子讲的和剪的一切,他总爱抱怨:“居然把这样的怪想头灌进一个孩子的脑筋里去!全是些莫名其妙的幻想!”大学生不同他争辩,只是讲自己的故事。故事里有这么一位植物学教授,因为看见他花园里的大荨麻竟敢向旁边的石竹花求爱,就打了它一巴掌,于是教授的手被刺痛了,以后他再也不也碰荨(qian)麻了。道貌岸然的枢(shu)密顾问官也在花儿们的舞会上出现,他成了一个小小的蜡人,骑在桦(hua)木条上。在那儿他还硬要摆大架子,指责什么“怪想头”。“可是那些纸花在他的瘦腿上打了一下,于是他缩做一团,又变成了一个渺(miao)小的蜡人”,而且不得已跳起滑稽(ji)的舞,惹得周围的花儿,还有小意达忍不住大笑!

安徒生这样与童话、与孩子们融合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本童话集问世不到一年,1835年,他手续二本童话集又捧给小读者了。这年的4月,安徒生诗意油然,带着特殊温柔的情致创作了第一篇用动物作题材的优美童话——《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讲了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有个女人非常想要一个小小的孩子,巫婆给了她一粒奇特的大麦粒。大麦长出一朵红色的郁(yu)金香,花蕊(rui)上有个白嫩可爱的小姑娘,她只有人的拇指大小,却会在叶子上划桨,会唱娇柔甜美的歌儿。可是,拇指姑娘遭到了意外的苦难,她先被一只癞(lai)蛤蟆抢走,去给它儿子做媳妇。她被放在一张睡莲叶子上面,准备成亲。小溪里的鱼儿听见小姑娘伤心的哭声,就一齐咬断了睡莲的茎,于是因为金龟子们嫌小姑娘“丑”,太不像金龟子,就把她丢弃在大树林里。冬天来了,拇指姑娘在麦田里遇到了田鼠一家,它们生活在土洞里。这时,邻居鼹(yan)鼠来了,这是个穿黑天鹅绒袍子又自命不凡的家伙,他一心要娶拇指姑娘。在又黑又长的地道里,小姑娘遇见一只已经冻僵了的燕子,她同情这只可爱的美丽的鸟儿,想办法给它温暖,终于救活了小燕子。春天,燕子飞走了。拇指姑娘不喜欢鼹鼠,不愿意跟这个只在暗洞里生活的阔人结婚。小燕子不忘救命之恩,秋天到来时便驮(tuo)了小姑娘,飞到温暖的国度去了。最后,在那洒满阳光、开遍鲜花的地方,终于同花朵中出生的小王子在一起了。他们结婚的时候,许多花的安琪儿来祝贺,还给拇指姑娘取了一个最美的名字,叫玛娅。玛娅是希腊神话中亚特拉斯和卜勒庸(yong)(金牛宫星辰)所生的七个女儿中最美丽的一个。

创作这篇童话的时候,安徒生心目中映现出一位朋友伊爱达·伍尔芙的形象。她是丹麦莎士比亚作品和翻译家伍尔芙大尉的小女儿,这个姑娘小时有病落下残疾,可她却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在安徒生流浪京城饱经忧患的时候,姑娘给过他多少温情和鼓励啊。

1837年4月,哥本哈根出版了安徒生的第三本童话集——他忠实地履(lu)行自己一年给孩子们贡献一本童话的誓(shi)言。这本集子的作品,脱离了民间故事的框(kuang)架,完全属于他精心构思的独创性的艺术珍品。在集子的前言中,安徒生有意为自己的创作争取文坛和社会的承认,在“致成年读者”中,他强调说:

人们对童话有截(jie)然相反的反映。一些人认为这是安徒生所写的最优秀读物;另一些则劝导他不应该在这等无聊(liao)的玩意上浪费时间;而评论界却保持缄(jian)默。他认为现在是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安徒生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他的第三本童话书在读者中仍然反应冷淡,那么他只好相信那种否定童话的意见。他表达出一种以童话征服小读者以及成人的强烈愿望。

于是,一篇给安徒生带来永久性荣誉的作品,使人们心灵震颤(chan)的“金翅鸟”飞出来了,它就是《海的女儿》。

三年前在瑞士的幽静的山间,安徒生创作了诗剧《亚格涅特和水神》。亚格涅特在海下的龙宫生活了多年,因为思念陆地家乡,终于抛下了她与水神——海王所生的一群孩子,返回人间。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使安徒生心灵升华,现在它巨大深沉的内在魅(mei)力又同安徒生心中酝酿酝酿:造酒的发醇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的更深更美的情思交融起来,于是他以诗人的丰富想像力创作出一段新的故事——

被母亲遗留在海底王国的六个孩子——她们是海王宫内高贵而美丽的公主,都渐渐长大了,住在海底豪华的王宫里,由她们的老祖母抚养着。她们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啊!珊瑚砌成的墙壁,琥珀(po)做成的窗门;屋瓦是巨大的黑色蚌(bang),每一张壳里都有晶亮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陆地皇后的金冠最主要的装饰品,是无价之宝。

这些公主是小美人鱼,她们个个美丽非凡,只是没有腿,身体的下部长了一条鱼尾。人鱼公主们在海的世界里生活得悠游自在,珍珠宝贝是她们的普通玩具,每个人都有自己布置和装饰的花园。她们最大的乐趣是听老祖母讲述人类的故事。她们渴望长大,因为一到15岁,她们就可以浮到海面上去,看自己喜爱的陆地景象。故事就在海底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展开了。最小的人鱼公主到了15岁,在第一次浮上海面时,恰巧碰到风暴把一条华丽的船打翻了,小人鱼救了一位王子。她深爱人类的生活,对王子产生了强烈的爱慕(mu)。她最大的心愿是获得人类不灭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她要付出极大的惨苦的代价。她不仅要舍弃父亲的宫殿,海底的自由生活,而且要永远离开疼爱她的老祖母和姐姐们。为了使自己的鱼尾变成人的双腿,她还必须忍受剧痛被巫婆割掉舌头,交出她美妙声音。即使有了人的腿,她每迈一步也都像走在刀尖上一样痛苦。人鱼本来可以有300年生命的,而要得到“人类的灵魂”,这个寿数自然也要失去。可是一心要得到人间的爱情和人的灵魂的小人鱼,用颤抖颤抖:哆嗦;发抖。的声音回答:“我可以忍受。”

当小人鱼接受了这一切剧烈的磨难,变成了人形,接近了王子以后,她的巨大不幸也来到了:因为没有了声音,她不能向王子表白一切,从而获得他的爱情。她看着王子和邻国的一个女子成亲,而她将要变成海上的泡沫。挽回这个不幸的方法也有,那是要用海巫婆给的一把刀子刺杀王子,把他的血滴在自己的腿上,还原成鱼尾,重新成为人鱼,获得300年生命。但是美丽善良的人鱼,把这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她跳到海里,宁肯叫身躯融化成为泡沫。

1837年2月安徒生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在写这篇作品时,心里深深地受到了感动。”作品当然也感动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小读者。丹麦人民为安徒生而骄傲,为他创造的“海的女儿”这个不朽(xiu)形象而骄傲。人们为“海的女儿”铸(zhu)造了一尊铜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入口处。小人鱼——海的女儿成了安徒生的精神,也成为他的创作和理想不朽的艺术标志。

安徒生周游各国,为他吸收消化别国文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他的童话创作,有的题材就是从外国“拿来”的,最典型的一篇是他早期的著名作品——《皇帝的新衣》。

安徒生的这篇充满辛辣讽刺的作品,把皇帝一伙的虚伪(wei)和愚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世界文学中幽默(mo)讽刺形象的一朵奇葩(pa)。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不胫而走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很快在丹麦、德国和瑞典,都成为受欢迎的畅(chang)销书。

安徒生开拓出一片新的文学园林,童话的绿色园林。到了1842年,他已经出版了六本童话。他仍在信守自己的诺言:每年给孩子们写一本新童话,在圣诞节前印出,作为走进家家户户的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

安徒生1857年起出版了八集新的故事,有时一年一集,有时一年出版两集,他还以单篇形式发表了一批童话。1871年到1873年间又出版了一批童话集。有三篇童话是在他死后发表的,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4篇童话,为世界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到了1875前,安徒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除了牙痛的老毛病外,还常常咳嗽(sou),两腿浮肿。他患病的消息不胫(jing)而走,牵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一个委员会要为筹(chou)备他的70寿辰而募捐募捐(mu):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安徒生接到一封征求他的意见的信,他回信说:

“我的亲爱的朋友们,不应该以为我是一个贫穷的、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在为自己每天的面包而担心,连自己病弱的身体也照顾不了。上帝对我很好,四周都是爱我的朋友——我不能接受个人捐助的任何钱物。”他拒绝了这个委员会的好意。

1875年3月29日,著名雕刻家萨(sa)拜带着一张设计草图来见安徒生,因为要在哥本哈跟市中心公园里建造一座安徒生纪念碑,萨拜来征求安徒生的意见。图上画着这位童话作家,他四周簇(cu)拥着许多孩子,有的孩子还爬在他的背上,安徒生不赞成这个设计。

“我的童话不仅是给孩子们的,更是为成年人写的!”他激动地说,“再说,当我朗诵故事时候,是不让孩子们爬到我的肩上去的。”

萨拜于是另外设计了一个纪念碑:安徒生坐着,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挥起来,正在向广大听众朗诵童话故事。

4月2日是安徒生的70寿辰。前一天,国王振华丽的专车,把安徒生接到王宫,给他极其热情的祝贺,并再次授予他一枚勋(xun)章。

寿辰那天,为他举行了盛大宴会,宴会之后,他又被请到皇家剧院,观看了他的两出剧的专场表演。

这天,他收到了许多礼品,其中一份是用多种语言出版的伦敦《每日新闻》专号,上面刊登着传记家威廉·托姆森写的专论——《母亲的故事》(15种语言出版)。专论赞誉(yu)安徒生说:“这位诗人的羡慕者的圈子也许比当代任何作家都要大。”

生日庆典之后,安徒生由于身体衰弱,加上天气闷热,不得不离开哥本哈根,到他的朋友的一个叫“憩(qi)园”的别墅休养。

安徒生已经病入膏盲了,无论是空气清新的别墅(shu)、海峡秀丽的风光,还是女主人热情照顾、都阻止不了安徒生身体的日渐衰弱。

“没关系,”他向照看他的女友口授一封信给柯林先生的儿子时说,“等我身体好一些,我们还到别的地方旅游去!”

可是,安徒生一直卧床不起,6月19日以前,他还坚持写日记,尽管当时身体已经很弱了。在这以后,他甚至连握笔的力量也没有了。到7月末,就连口授的力气也没了。

8月3日傍晚,他发起高烧来,折腾了好久,眼前出现种种幻景……后来,他心情轻松了,表情越来越安详。他睡着了。

8月4日早上,安徒生还在熟睡,睡得很安静,能听得到他平静的呼吸声。11时起,他的呼吸渐渐微弱了,越来越微弱了,后来就完全停止了。这时,时钟指针指着11时5分。

女主人的日历上记下了这么几句话:“这盏(zhan)灯熄灭了。多么幸福的死啊!我们的亲爱的朋友在11时5分安息了……”

安徒生长眠了,但他创作的童话和故事却葆(bao)有永久的生命。他的作品流传全世界,在课本里,在舞台上,在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中,都可以见到他塑造的各种形象:小美人鱼、丑小鸭、野天鹅、拇指姑娘、光着身子的皇帝、娇嫩的公主、夜莺(ying)、老单身汉、冰姑娘……他的作品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与成人,润泽着、照耀着人们的精神。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