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准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人愉快相处的方式。
每一个拜访过西奥多·罗斯福的人,都会对他知识的渊博感到惊讶。哥马利尔·布雷佛写道:“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他是怎么办到的呢?很简单。每当要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就开夜车,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因为罗斯福知道,正如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
耶鲁大学文学教授,和蔼的威廉·菲利浦,他在早年学到了这个道理。“当我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到林斯姨妈家去度周末,”威廉·菲利浦在他那篇论人性的文章里说,“一个中年人有天晚上来访,跟我姨妈寒暄一阵之后,他把注意力放在了我身上。那段时间我正好对帆船非常热衷,而这位来访者就以一种使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式讨论帆船。他走了之后,我对他大为称赞。多么棒的人!他对帆船多么感兴趣!姨妈对我说,他是一名纽约的律师,对帆船一点也不感兴趣。”
那他为什么一直都在谈帆船呢?
“因为他是一名君子。他觉得你对帆船感兴趣,就谈一些他知道会使你感兴趣、使你高兴的事。他使自己受人欢迎。”这是可以应用在商业上的一种宝贵技巧吗?我们不妨也来看看。拿纽约一家最高级的面包公司——杜维诺父子公司的杜维诺先生来说吧!杜维诺先生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四年来,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他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成交这笔生意。但是他都失败了。
杜维诺先生说:“接着,在研究过为人处世方法之后,我决心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出那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所热衷的是什么。”
“我发现他是‘美国旅馆招待者’组织的一员。他不只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
“因此,这次我见到他的时候,我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我得到的反应真令人吃惊。多么不同的反应!他跟我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忱。我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生命火焰。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我。”
“虽然我一点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饭店的大厨师打电话给我,要我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个老先生做了什么手脚’,那位大厨师见到我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人四年,一心想得到他的生意——如果我不是最后用心去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欢谈的是什么话,那我至今仍然只能缠着他。”
2.透过话题把握对方的思想
不论是初次见面或是相识已久的人,见面谈论的话题,是了解对方的一个窗口。一个人心中有热衷的事,自然就会表现在话题上,从话题与人的切身关系中,最易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与性格。例如,非常专注地投入工作的人,他的话题自然集中在工作上,面对这种人,可以直接从话题去了解他,无需运用深层心理术。
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单纯、明快,有些人的爱好往往没有直接表现在话题上,尤其是那些怀有很深的自卑心理或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人,他们的深层心理往往以不同的话题曲折地反映出来,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你需要把话题展开,对其进行启发式提问。
因此,要想透过话题把握对方的深层心理,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观察。第一,从话题的内容去了解对方的内心。第二,从话题展开的方式去探索对方的真实意图。例如:女性喜欢谈情说爱,她们不能公开谈性,就以诗情画意及浪漫色彩的外衣,将自己的深层心理隐藏起来。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大、并将恋爱理想化的女性,如果整天“爱”不离口,就表明她内心深处对性充满好奇与向往。
在单位里,有些引人注目的女性,经常受到男同事的邀请,于是就会引起其他女同事的嫉妒和不满,还会招来各种流言蜚语:“哼!瞧她那个德性,臭美!”“嘿!人家就有那个福分!”“瞧!那么多男人对她巴结奉承,可真叫人怀疑、担心……”等等,把人家贬得一文不值。
她们散布种种流言,往往会使他人的名声一落千丈,但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却是想告诉别人:“我们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我们也绝不会像她那样轻浮。”她们自认为很正派,实际上她们很想有男人喜欢他们。从她们热衷猜疑别人有“作风”问题本身,就足以说明她们对这类生活的向往。她们打着看不上别人某些作风的幌子实际上是为了标榜自己,其实她们的心中却在说,“我真想让男性诱惑一回,”而且一直这么盼着。现在男人中强调女人婚前贞节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很多男性从心理上对女性的要求仍然相当保守,只是不说出来而已。因此,这种人即使讲“要求贞节已经过时”之类的话,也多半不是出自真心。而且可以这样说,越是强调这句话的男人,其内心越强烈期望女方是贞节的。
3.选准话题要及时了解听者的心理
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是掌握说话技巧的基础。我们只有在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在某个场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话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坎,能使听众产生共鸣,真正使谈话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心理和情感是内心世界的东西,一般是捉摸不定、较难把握的。但是,在有些场合,人的内心的东西又常通过各种方式而外露。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听者的一举一动,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我们是基本上可以掌握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譬如,在你讲话时,听者发出唏嘘声,那么就说明听众不喜欢你所讲的那些话;如果听者两眼注视着你,那么就说明你讲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如果听者左顾右盼,思想不集中,就说明他心里可能很着急,但又出于对你的尊敬而不愿离开……当然,有许多人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让它外露,即使这样,也往往会露出蛛丝马迹。
在交谈中,双方的心理和情感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谈话的气氛。这种气氛对谈话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参加谈话的所有的人或大多数人的心理和情感与说话者一致,那么,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反之,气氛就会变得紧张或死气沉沉。在轻松的气氛中,说话者往往心情愉快,妙语连珠,听者也会积极配合,使双方的交谈变成真正的交流。在紧张或死气沉沉的气氛中,人们常常会有窒息感,当然不会有好的交谈。另外,我们不仅要重视谈话气氛,而且还要善于制造有利于谈话的气氛。要懂得.尽管气氛是参与谈话的许多人的心理的、情感的汇合,但其中的权威人士,如领导者的心理和情感,对气氛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领会了权威人士的心理和情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影响其他人。
在了解了听者的心理和情感之后,还应该尽量使说话者与听者保持一致。如果听者对你讲的内容不满意,你就应该换一个话题;如果听者心里很烦乱,你就应该先安慰他,然后再转入正题……这样,你就不仅把听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还能使谈话的气氛变得和谐、融洽。如果双方不一致,你谈你的问题,他想他的心事,谈话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4.选择的话题要适应对方性格
与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因此,我们在交往中,一定要对对方的性格作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
例如,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从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一个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
5.先揣摸对方心理然后说话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当然,对对方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易于成功。
针对不同的对象谈话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差异。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如对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性格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文化程度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采用抽象说理方法。
兴趣爱好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时,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无形中对你也会产生好感,为你们的交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6.尽量回避或不提敏感话题
聊天时应该注意避开那些不合适的、不受欢迎的话题。
一旦做到避开下列不适宜的话题,你就可以轻松自在地去聊天,再也不必担心自己由于出言不慎,破坏愉快的气氛。
不受欢迎、应该回避的代表性话题包括:私人隐私、意识形态、身体缺陷等。
因为上述话题都具有强烈的立场,一旦谈起来可能会引起激烈的争辩。此外,我们在聊天时经常会谈到:“你发福了!”……也许你本人并没有注意到,但是,有关别人身体上的改变其实还是不说为妙。
对方也许会因为你说他(她)胖了而担心自己是不是体态走样,尤其是女性,闻胖则喜的恐怕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稀少;相对地,也许你说他(她)瘦了也不好,也许刚好那时对方正受到疾病的困扰,而误触了人家的伤心事。总之,个人想法、立场不同,某个话题,也许你认为没什么,却可能是别人的禁忌,特别是别人身体上的改变,尽量少拿来做寒暄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人们对价值观的判断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有些会被视为“敏感话题”的话题现在看来已稀松平常;而有些原本无所谓的话题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敢碰。
在对待敏感话题方面,反应一定要快。有人会想,以前谈及这一类话题都没问题,现在必定也一样。这种轻视态度很要不得。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要属“什么时候结婚”,“家人还好吗”,“孩子怎么样”等家庭方面的话题。这种话题经常被人们提及,但是,当今社会的家庭状况已呈现多元化倾向,很多人过单身贵族生活,不打算结婚;有些夫妇则因双方都是上班族,由于经济等各方面条件而暂时不想要孩子;更何况目前离婚人数剧增,而再婚人数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人们对于隐私权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询问对方有关于生活方面的隐私,便很可能让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因此,在不甚了解对方家庭状况的情况下,不宜贸然提及。另外,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以前这样问都没问题,现在必定也没问题。要知道,现实生活的节奏及变化实在太快了。
再举一个应该回避的敏感话题的例子。一般人在大街上遇到同事时,常常会随口问上一句:“你怎么在这儿?”或“你要去哪里?”
这种问法也是十分不妥当的,为什么呢?因为对方如果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散步,遇到这种问法,自然是张口结舌答不出来;有时可能去好几个地方而不好回答;还有些时候,基于某种原因,不想讲自己去什么地方。在这些时候如果被问“去哪里”对方会很难回答。
7.选择话题要注意不同场合
一个“会说话”的人,选择话题是首先必须具备的技巧。
选择话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认清场合。所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在宴会上说:“昨天我看见了一场车祸,那个被撞死的人脑浆溅得到处都是。”或者说:“这两天我闹肚子,拉稀屎。”你想想,别人对你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在参加追悼会或丧礼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当时的场合,切忌不要在仪式中喧闹或开玩笑,如果你不合时宜地对别人说:“哈哈,昨晚我‘筑长城’的战绩可大啦!赢得真过瘾!”别人肯定会给你白眼。
除了注意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话题,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还要从对方的立场、处境和时间等方面多加考虑。
比如,当我们探望病人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及悲观的事情,更忌提那个不吉利的“死”字;与人聊天时,如果对方的表情心不在焉或是情绪烦躁,就应该马上转换话题,若是对方总是看表,并流露出焦急不安的神情时,你就应该长话短说,迅速打道回府了。
8.激发兴趣,制造话题
激发别人的兴趣,能够在沉闷乏味的场合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气氛变得活泼热烈;能够在自己发表意见之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引起其重视,为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作好铺垫。由于人们常常趋向于关心那些生动独特的,或者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如下方法:
(1)制造悬念
故意提出一些悬而未决的疑团或问题,激发对方的好奇心,引导其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桂林的一位导游小姐带着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北京,在游历北海时,游客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于是导游小姐灵机一动,指着九龙壁对游客说:“龙是天子的象征,至高无上,可是这九条龙中有条龙身上有块琉璃是假的,你们能找出是哪一块吗?”
游客们都惊奇地叫起来,很有兴趣地跑到九龙壁前细细辨认起来,他们东看看,西瞧瞧,由近到远,有的说是这块,有的说是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人争论不休之中,都不约而同地围到了这位导游小姐身边,请她亮谜底。
导游小姐来到一条白龙身边,指着它的腹下说:“就是这块。”
游客们定睛一看,异口同声说:“原来是块木砖。”于是提问纷纷而出:“这是怎么回事?”“它是哪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发现?”
这时,导游小姐便抓住游客的心理,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及“木砖”轶事详细地解说了一遍。游客们的心情变化,亦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时而眉飞色舞,时而赞叹不绝。
(2)故作惊人之语
突破常规思维,提出超常的观点,等到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力之后再娓娓道来。有一个叫陈军以的人曾经作过一次名为《小草精神值得提倡吗?》的演讲,他是这样开头的:
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样一首歌: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接着,他说:这首歌文词瑰丽,曲调优美,节奏适中,平易近人,娓娓动听,流传甚广。可是,大家是否想过这首歌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意识呢?让我直言的话,我要说,它表现的是一种农民的意识,或叫小农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封建的草民意识。《小草》这首歌可谓妇孺皆知,小草精神也一直以来被人们赞赏、提倡,而陈军以却把这种人们长期认可的人生态度批判为封建草民意识,真是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量和魄力。听了这一番惊人之语,听众必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道理是什么,因而全神贯注地等待他的下文,陈军以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兴趣。
(3)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针对现场人物的心理特征,提出和其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促使对方与自己一起思考。某中学举行纪念“一二·九”演讲报告会。当演讲者讲到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一二·九”光荣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内容时,少数学生竟交头接耳地说笑起来。
演讲者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迅速发问:“讲到这里,我要向台下现在仍在说说笑笑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想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发扬‘一二·九’运动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呢……”这样一问,不仅有针对性地启发了听众的反思,起到了静场作用,而且又自然地续接下去,推动了演讲的顺利进行。
(4)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不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先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由故事的启示开始转入正题。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讲,谈论三民主义。当时因为礼堂小,听讲的人多,通风不够,空气不好,所以有些人精神较差,显得比较疲倦。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提起听众的精神,改善一下场内的气氛,孙中山先生巧妙地穿插讲了一个故事:“我小时候在香港读书,见过有一个搬运工人买了一张马票,因为没有地方可藏,便藏在时刻不离手的竹竿(挑东西用的粗竹杠)里,牢记马票的号码。后来马票开奖了,中头奖的正是他,他便欣喜若狂地把竹竿抛到大海里去。他以为从今以后就不再靠这支竹竿生活了。直到问及领奖手续,知道凭票到指定银行取款,他才想起马票放在竹竿里,便拼命跑到海边去。可是竹竿连影子也没有了……”讲完这个故事,听众当中议论纷纷,笑声、叹息声四起,结果会场的气氛活跃了,听众的精神振奋了。那些原来困倦的听众,此时也清醒得多了。于是,孙中山先生抓住时机,紧接着说,“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竿”。很自然地又回到自己的话题上。
(5)故作反常之举
当对方在交际中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时,可以故作反常之举,促使对方摆脱困顿,打起精神。一次群众集会,轮到肖楚女演讲时,听众情绪很低,一个个昏昏欲睡。
肖楚女走上台,站定后,突然“哈哈”一声大笑,昏昏然的听众本能地一愣,都从各自为梦的状态中惊醒过来,一个个交头接耳,互相打听,整个会场乱哄哄的。这时,肖楚女对着交头接耳的听众又发出第二次“哈哈”大笑,台下不少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但大多数听众仍蒙头转向,怔怔地望着演讲者。略停片刻,肖楚女对听众第三次发出“哈哈”的大笑声,顿时,全场听众都跟着他哄然大笑。
就在这全场大笑声中,肖楚女开始了慷慨演说。顿时,台下笑声戛然而止,静静地听她的演说了。话题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现成的,要靠谈话者随机发现和提供,根据兴趣的不同可以制造出各种有意思的话题,这会让双方在融洽的沟通中产生共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