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宪》一书,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著;见于《后汉书·天文志》中刘昭作的注。赵君卿在《周髀》序中说:“浑天有《灵宪》之文,盖天有《周髀》之法,累代存之,官司是掌。”说明《灵宪》是浑天学说的代表作。其实,除了浑天学说之外,《灵宪》中还有许多天文学内容。
关于浑天学说的天地结构,《灵宪》中描述了一个天圆地平的模型。天是一个大圆球,地在其内,占据了下半个球,地面是平的,天球上有日、月、行星和恒星,恒星组成二十八宿,分布于四方,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央轩辕之神。日月之径千里,出东入西,故天球东西增广千里,南北短减千里,这一基本思想成为后代浑天学说的基础。当然,这里也有盖天说的成分,如日影千里差一寸之说。
《灵宪》中还有宇宙起源的各阶段认识,最先为道根,经历太素以前的很久时间,道根既建,太素始萌,浑沌不分,又经历很久时间,是为道幹;道幹既育,有物成体,刚柔清浊分判,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圆而动,地平而静,这为道实。道根、道幹、道实的阶段论以动态的观点认识宇宙的原始,这比传说的故事前进了一步。
在研究《灵宪》这一篇天文学作品时,总会感到一些矛盾之处,这正是该文的缺陷或不成熟之处。前已提及这里有浑天学说的基本思想,却又有盖天说的假设前提;书中有关于月食成因的最早解释,认为地影掩盖了月亮;但又说地影遮掩了恒星,星光也会微弱;讲到天体丽附于天,天运左行,而丽乎天的日、月、五星周旋右回,其运动有快慢是与天远近不同所致,又不丽附于天了。凡此种种,因而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还要审慎地做些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