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曹娥


距上虞城西四十余里有一江名曹娥,在很早的时候,叫做潮江,不叫曹娥江。这江每倒五月五日,人民必须立在潮前迎接潮神;否则,潮神发怒,潮水即刻泛滥,浸没田地,人畜漂亡,使人民无处伸怨。因此当地人民,每到这日,必伏地拜揖。某年五月五日,人民又聚众迎神,那时就有曹盱的人祝唸,向曹神祷告祝福。不料他立得太近江岸,一跪下去,便失足倒入江中,被怒涛去,不知去向。那时虽经人极力捞救,但终没法得救。

那时曹盱的女儿,名曹娥,年十四岁。她看自己的父亲跌入江中后,不但没有救起,简直连父尸也不能捞起;因此她立在江边嚎哭,哭得饥不思食,渴不思饮,日夜如此。

她哭得真伤心,人一听了她的哭声,没一不敢动下泪。所以那时有钱的富翁,竟动了恻隐之心,愿解囊悬赏道:“若有人能撩起江中的盱尸,当赏银百两。”

在那重赏之下,虽有几个勇夫,下江去撩,但各用尽了平生的力,摸遍江底,可是连影儿也难找。

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曹娥计算父亲溺死在江里已有十日许,想父尸尚未着落,不觉酸泪不绝,就投江自去找寻,不顾身危。潮江原是深不可测,波涛怒号,滔滔东流,可怜曹娥投水,永不再见世人了。

第二天,人家看江中浮起一对尸首,紧紧相抱,撩起一看,原来便是曹娥和她的父尸。那时曹娥的孝女之声,轰动各地,因此曹娥这件惨事,人都知道。后人把潮江改称曹娥江,以作纪念。

后上虞县长度尚,把曹娥改葬到江南道旁。墓前立一碑石,纪刻她一生的德行孝迹;为现今所传之曹娥碑为王羲之书,非原碑。

考后汉书卷一百十四列女传云:“孝女曹娥,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即西元一四三年)五月五日。于县沂涛迎婆娑神,溺死。”

又查辞源,曹娥是东汉人。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