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四、第二次战役

1、卫青击败右贤王

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弟伊稚斜立,匈奴内部因争夺单于位,起了内乱,未几复归统一。这伊稚斜单于,比起军臣单于来,更为好大喜功,即位后不久,便率领数万骑入塞,攻入代郡。

代郡的太守迎战,兵败阵亡,汉兵死者千余人。同年秋季,伊稚斜单于又侵入雁间郡,杀略一千余人,汉边数百里地方,又复烽火连天,一夕数惊。

伊稚斜单于对汉边大规模的侵略,开始于公元前一二五年夏季。此次伊稚斜将骑兵九万人,编成三个纵队,分入代郡、定襄、上郡三郡,合计杀略军民七八千人,掳去子女玉帛无算。其中逼近上郡的匈奴,距离长安仅五百华里,尤为危险。

伊稚斜退出塞后,匈奴其他的部队,乘汉边原气未复之际,复相继侵入,到处洗劫。自一二五年秋到一二四年春季,匈奴右贤王的铁骑,不时侵扰朔方郡,杀略汉民数千人。

在这些大规模的侵略中,汉边的戍兵、武装移民、民夫,在李广、苏建各将指挥之下,孤城落日,勇敢抵抗,造成无数无名英雄的血录。把这些事迹一一考据出来,应是史家的责任。

自公元前一二八年到一二四年,前后五年间,武帝因埋头训练骑兵,在长安招兵买马,忙碌不休;至边界十郡地方,前后受匈奴十一次大规模的侵略,军民死亡被俘的达数万人,流离失所的数十万人,财物损失之大,更难计算。可说是汉代边境史上最凄楚的时期。

但在公元前一二四年夏季,长安近郊大规模的战略骑兵训练成熟了。

武帝开始复仇战,向匈奴大举反攻!

“元甲耀日,朱旗绛天”。铁蹄所过,惊沙滚滚,这精壮的骑兵十余万人,顶盔贯甲,以古武士之风,饮马长城之窟,吾人至今思之,犹见西汉当年雄劲朴茂的风骨。

这次大规模作战,集中大军,专对付右贤王,战斗序列如下:

总指挥:车骑将军卫青。(兵力三万,出高阙。)

主力:游击将军苏建、疆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兵力八万,出朔方。)

支队:将军李息、将军张次公。(兵力未详,出右北平。)

作战方针,以李息、张次公的右北平军行阳动,牵制匈奴主力。卫青、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的主力军约十一万人,凝集在河套左岸高阙、朔方的筑城地带内,相机向单于庭挺进,搜索匈奴右贤王主力。

公元前一二四年夏,武帝命令一发,这中国史上空前绝后的大骑兵团,便向六百里外右贤王的天幕扫荡前进。

这时右贤王频接单于捷报,料想汉边吃紧,自顾不暇,定无余力向他攻击。方与群酋宴饮,毫不为备。

卫青兵四面包围,如飞而至,出于匈奴意外,完全达到战略奇袭的目的。在塞外荒凉,风高月黑之中,匈奴仓卒集合,与汉军混战一夜,四面受敌,全军败散。右贤王挟了妻妾宝藏,率领壮骑数百,星夜溃围北去,投奔单于;其余不及逃避的俾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牛羊数十万头,全被汉军掳获。大队骑士奏凯回塞,武帝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在军前拜卫青为大将军,统领诸将。

2、卫青遭遇匈奴主力

公元前一二四年夏夜的大战,匈奴右贤王兵败,往依伊稚斜单于。伊稚斜单于果集合中部匈奴各部落,替他复仇。同年秋季,伊稚斜又以万骑攻入代郡,击败都尉朱英的戍兵,杀略千余人而去。

公元前一二三年春,武帝命大将军卫青指挥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六个纵队,总计骑兵约十万人,集中在定襄,相机与单于会战;同时伊稚斜亦集中全力,图与汉军一决雌雄。

双方主力的大战,由是开始。

二月,两军先开始绪战。汉大将军率六将军出塞,与匈奴一部遭遇,两军奋战,各杀伤数千人而退,未分胜负。汉军回到定襄、云中、雁门三郡,休养士卒,补充战马,待机再举。

四月,卫青又指挥六将军从定襄出发,适与伊稚斜主力遭遇,当即大战。

汉军士马精强,人人死战,呼声动天地。结果双方死伤各万余人,匈奴军战败,向北退去。汉军会战得胜,便分散各军,踊跃向北追击,完全忘掉协同和联络。

伊稚斜在退却中注意汉军行动,见有机可乘,又集中兵力,向分散的汉军追击部队反攻。结果苏建和赵信指挥下的汉军前卫,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退。苏建所部五千人,在血战之后,完全冲散。赵信所部三千人,死伤达70%以上,余众(八百)亦被虏。

卫青受此挫折,只得集合诸将,停止追击。但这时伊稚斜战线,声势汹汹,又有南涌之势。幸由票姚校尉霍去病(23岁),率领轻骑兵八百,毅然脱离大军,向匈奴猛烈挺进,直出伊稚斜主力的背后数百里,驱散牛羊畜群,焚毁匈奴天幕,后在折损兵力三分之二后,仍突破匈奴大军包围,一路奋战,杀回塞内。

匈奴受此有力牵制,才不能大举反攻,卫青不久亦退回塞内。

这次作战,汉军丧失士马凡二万余。

3、霍去病英勇的挺进战

公元前一二四—一二二年间,卫青以总指挥(大将军)名义,率领汉军,先后出击三次,每次出兵的员数,达十万以上,死伤延数,亦达十余万人。后方兵甲漕运的费用尚不在内,军费补充,大感竭蹶,至是遭遇匈奴主力,又未易取胜。

武帝是足智多谋的人君,见伊稚斜蛮悍不屈,和他正面冲突,将徒损兵力,引起恶果。复将汉军攻击重心,仍然移至右贤王的领域,以战略手段,先解决匈奴最弱的一环再说。

自卫青收复河南地,筑垒朔方后,右贤王又大败一次,损失精兵数万,匈奴右翼的国防位置,日益危殆。这正是军事上彼此均达最后五分钟的时机,谁能多支持一分,谁便胜利。武帝为确保陇西——张掖——酒泉的西域商路安全起见,在政略上更有增强左翼防卫,消灭右贤王势力的必要。

公元前一二〇年三月,武帝命青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25岁),指挥骠骑兵一万,先在陇西集中后,即向左迂回,直出右贤王牧地。“经过乌盘山、孤奴山。历遫濮、折兰、卢胡等五个匈奴的部落,孤军远征,转战六日。过焉支山一千余里,杀折兰王、卢胡王;生擒浑邪王太子,和相国、都尉等匈奴酋长,收休屠王祭天金人(神像),先后斩首捕虏八千九百余人。”

由霍去病这次远征,汉军的马蹄到了今日甘肃北部,和宁夏的南部。匈奴右贤王的势力,经此重大打击,更形衰落。匈奴在军臣单于时代,曾和羌族结盟会攻西域商路,至是亦全归泡影。匈奴右贤王的部众约有十万人,受汉军的连续压迫,不得已纷向漠外迁移,让出宁夏南部广漠的牧地。

匈奴失了焉支山和祁连山附近丰腴的牧地,悲呼曰:“失我焉支(胭脂)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在西域商路布告安全后,中国和西域的贸易关系,便由双方(汉——西域)互相筑路为媒介,开始活跃。不久一行行负重的商队,复通过玉门关,将长安、洛阳过剩的商品(金银、玉帛、龟贝),销售于三十六国的市场。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