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课
“跑得快”,更要“跑得好”
——马化腾谈“跑赢互联网”

腾讯要发展壮大,要做自己的事业,在某些领域肯定会成为别人的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必然。而对“全民公敌”这个称号,我不以为然,腾讯一直以来都是在专注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非有意要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公敌”。

——马化腾

马化腾的经营哲学:“三问”自己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腾讯公司CEO马化腾,代表深圳市青年建设者和创业者发言。听着马化腾情真意切的演讲,使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马化腾,了解了马化腾,触摸到了马化腾。似乎感受到马化腾的呼吸和心跳。不再陌生和遥远。在他那张青春逼人的脸上,我知道,腾讯未来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将会变得更大更广更远。

腾讯公司创立于 1998 年。当时,公司还只是 5 个人的创业团队,创业资本仅有 50 万元。同许多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曾经成为腾讯公司最大的问题,公司一度举步维艰。当时,马化腾曾经为筹措必需的运营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他们的“QQ”软件。

幸运的是,他们借助深圳第一届“高交会”这个平台,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的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马化腾的演讲,仿佛把人们带回到腾讯公司所走过的坎坷不平的发展路程。

1999 年,腾讯推出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只用了不到 10 年的时间。就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及移动应用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他们创建的QQ聊天工具,改变了十分之一中国人的沟通习惯,并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009 年,腾讯入选《财富》“全球最受尊敬 50 家公司”,马化腾以 334 亿元身价名列第五。

马化腾创业成功,成为许多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人们十分想了解马化腾创业成功的秘诀。马化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了他创业的体会。马化腾在创办和经营腾讯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而这“三问”准确地揭示了马化腾的经营哲学理念。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

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

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

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QQ最早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的,马化腾们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他对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腾讯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

出现商机就要抢

很多成功的商人在总结自己的创业成功时,大都会说:“果断抓住商机,是我成功的秘诀。不能让商机从眼前溜走。”

马化腾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当一个新的商机出现的时候,也许很难判断它的重要性,或者如何去做,但一定要尽早做决定。

马化腾举例说,腾讯最开始是两三个团队在开发微信业务,虽然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但多路并进,最终推出了现在的微信。

马化腾强调,在产品攻坚期,公司一定要倾全力推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结果就会是天壤之别。

抓住商机就能在创业中取得成功,但是商机从来不会等待任何人,所以,在发现商机时,一定要及时出手,果断抓住商机,不能让赚钱的机会从你眼前被别人抓去了。

如果你果断抓住了商机,就能比别人先一步抢占市场,等别人跟风时,你已经有了口碑,有了固定的客户,这就是果断抓住商机的好处。

商机常常隐藏在各种信息之中,可能就在你看到的文章里,就在你听到的闲谈中,或者就在你的想法里,成功的商人总是能从各种信息中发现宝贵的商机,然后果断出击,赚得满盆彩。一个有眼光的人,能从陌生人的抱怨中找到商机,能从细微的小事中发现商机能从大量的假象背后发现商机,但是,成功的商人都是能够果断抓住商机的人,而那些看到了商机却没有及时抓住的人只能吃别人吃剩的残羹。

年轻的男人,要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就不能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会害你失去成功的大好良机。发现了商机,就要不惜一切去抓住商机。

中国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善于抓住商机的人。1950 年,22 岁的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胶玩具。但是由于当时塑胶产品种类繁多,李嘉诚所生产的塑胶玩具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所以导致塑胶厂经营不善,濒临破产,这也是李嘉诚创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时期。但是,就在这时,他发现了商机。

一天晚上,李嘉诚自修完当天的功课后,像平日一样随手翻阅杂志。在翻阅一本当时最新的英文版《塑胶》杂志时,他发现在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项有关意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制造的塑胶花即将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李嘉诚马上联想到和平时期过着平静生活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后,必定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比如种植花卉,但是如果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浇水、除草,而且花期短,很不划算,还因为香港生活节奏很快,对于那些上班族来说,种植花卉确实有些耗时。但是如果用自己的塑胶厂生产塑胶花,价廉物美,美观又大方,还能美化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经过了一天的劳累之后,如果能看到一朵漂亮的花绝对感觉不错。李嘉诚发现了这个商机——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因此他决定立即着手生产塑胶花。

为了生产塑胶花,李嘉诚远赴意大利去学技术,学成回国后,李嘉诚就立即着手生产塑胶花,一时间,在广告和促销活动的推动下,物美价廉的塑胶花涌入了香港市场。他在香港先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甚至主动提出预付 50%订金。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了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塑胶厂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的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李嘉诚发现了商机,并且果断地抓住了商机,从此走出了困境,成为最富有的中国人。据悉,李嘉诚的财产总额达到了 220 亿美元之多。

成功的创业者总能够先人一步,率先发现商机,果敢采取行动。

1988 年,李晓华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毫不起眼的消息:“中国生产的 101 毛发再生精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一路上扬。”他在这句话里面发现了商机,决定去争取 101 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

李晓华马上行动,在短短一月的时间里与 101 毛发再生精的发明者赵章光结成朋友,顺利地得到了 101 生发精在日本的经销权。他以 10 美元一瓶的优惠价进货,然后以 100 美元一瓶在日本抛售,仍供不应求,一本万利,李晓华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当时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亲切接见了他,并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是信息社会。年轻人如果能慧眼识商机,果断地抓住商机,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

低调而内敛的马化腾,个人气质常常被人与曾经的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马化腾的个人气质和秉性等与比尔·盖茨是最相似的:害羞、内敛、聪明。

腾讯在最初成立之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马化腾却很英明地作出了自己所占股份要少于合伙人股份,但大股却必须由自己占有的决定。显然,这种魄力和英明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关键所在。马化腾占有大股,主要是为了让新成立的公司有一个主心骨。而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他都会与合伙人温和地商量,从不因自己是大股东而颐指气使。

他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知道垄断和独裁不但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是不适宜的,对于任何一个立足于长远发展的企业都没有好处。马化腾能够在创立公司之前便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化于无形,一是因为自身秉性使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发生在他朋友身上的事让他不得不提高警惕。他的一个朋友曾与另外两个合伙人合开了一家公司。三个创业者都是很强势的人,以至于招聘而来的员工不知道究竟应该听谁的号令。这样的公司自然于发展不利。马化腾了解了这一切,于是在创立腾讯时,便与另外 4 个合伙人一一约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明确技术、业务、行政和信息部门各自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在某方面有专长的人管理。如此一来,合资的几个创业者之间的分工明确,而占有大股的马化腾也会把不同的意见进行整合,然后订出最适合的方案。同时,这样的设计使得创业伙伴们之间更能在维持张力的同时保持和谐。

在腾讯,不会有意见不合、无休止的讨论,甚至“互泼冷水”的情况出现,伙伴之间从不会因为一语不合而把关系搞僵;彼此的定位不同,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各种判断,以达到认识全面的目的。团队的和谐,才能聚集能量。正是有了这样和睦而稳定的团队,马化腾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带领腾讯在纷乱的互联网市场上拼杀出一条血路,而后成为一方霸主。当MSN冲进中国互联网市场后,马化腾依旧不改初衷,用一种合力战胜了它。不独裁,就是在团队内体现“人人平等”。马化腾能够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才使得腾讯只要登高一呼,就可以让许多互联网业界顶尖的人才追随在他的周围。

马化腾说:“有些专业知识无论怎么补课,都很难达到那个级别。所以,指望自己的提高去迎合公司发展的风险太大,于是一定要请人来替换你的功能。”正因为马化腾对自己有如此明智的认识,且又有容人之长的宽阔胸怀,才有了“空降兵”熊明华等人的加盟而他们的到来,为腾讯的发展立下了赫赫之功。企业的领导者只有把眼光放得长远,企业的发展才能够长久。而长远的眼光要靠修炼,首先就是修身。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平天下是果,无本便无果。马化腾愿意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手下,表面上看是在提升下属的能力,但事实上,他却是在修身。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性修炼得足够强大时,就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他前行的脚步。一个人能否让自己以善意的态度和平和的心境去接纳别人,决定了他一生是否会有成就以及成就的大小。当你总是试着去宽慰别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时,你就会从心底获得一份淡然和宁静。马化腾的成功就有这样一种积极的因素在起作用。他懂得用谦和融会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懂得用善意的眼神去看待一个或许并不出色的提案,他善于集思广益而后作出判断。所以马化腾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企业经营之道,说到底就是经营者的修身善性之道。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企业领导者,讲究修身培本,未来必定是海阔天空的,前途必定是无限锦绣的。

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

“后发的风险最低,特别是当你有一些平台优势的时候,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马化腾承认自己保守,做第一总有预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必要冒险,“我们会做小的创新和尝试,但网游和电子商务等比较大的项目,肯定要后发,后发可以研究哪些最适合我们发挥。比如我们觉得淘宝的方式能够发挥中国网民的人气,我们的电子商务就会倾向于它的形式。”

而就在不久前,淘宝网“招财进宝”因拟收费遭到卖家反对,有人指责腾讯在其中插了一手。马化腾就此否认说:“大公司之间的竞争都是理性的,我和马云是很好的朋友。”

稳妥,谋定而后动,是解读马化腾成功的关键词。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是“从知止而后有定”演化而来的。“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大学》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子有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那么:知止,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大学毕业生社会阅历不足,对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事物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认知。就创业而言,比尔·盖茨的财富神话一直在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有创业意图的大学生,很多人的梦想就是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有想法是好的,应该鼓励,不过这个时候,首先应该先让有创业意图的毕业生明确一件事情,或者说是三个问题:为什么想创业(即创业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创业(即创业的机会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创业(即创业的能力是什么)。这也是大学生所必须了解的创业先决条件——谋定而后动。“谋”的含义包括很多方面:做什么、怎么做……可以明确的是创业不一定非要有宏大的高新科技项目或完善的商业计划,传统领域也是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土壤。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于我们的创业空间太狭窄。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大学毕业生,在切合自身实际上寻找创业机会,如此,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创业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的。商机永远在你身边,如果你够敏感而且够务实,就可以从脚边拾到第一块金。

古人云:上善若水。顺势乃水之天性,因此水显得轻灵,而不失力量;不求形之张扬,而达水到渠成之佳境。淼者,水之浩荡也,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故积少可以成多,聚小利而得大成。丰而不盈,得而有度乃创业追求之目标,顺势而为乃创业之精髓。

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毕业生面对当前的形势,创业一定要多些理性。由于社会地位及现实状况,大学生创业大多在资金和规模上会受到很大的束缚。创业之初,每前进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不然极有可能一着失误,满盘皆输。这种情况下,需要创业者更多的保持理性,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创业更是如此。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创业者需要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现有的、对自身有利的条件,满足自身创业的需要,促进创业的良性发展。应善于总结、自我批评,分析、剔除不利因素、不善举措。同时,要有发挥他人聪明的智慧。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获得自己利益的同时,照顾别人的利益。要有发挥别人聪明的智慧,让别人按你设定的目标前进,却丝毫没有被强迫接受的感觉。另外,创业者很多时候在良性发展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急于求成,冒进。这样往往会给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要学会知止,制定一定时期内的可行性计划,按计划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成多,知止而有得。中庸的思想就是知足常乐。

管理就是决策

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任何一个层面上的经理人每天都要参与制订和执行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各类决策,决策是管理活动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国古代兵法上说:“用兵之妙,惟乎一念。”决策者能否把握这关键的“一念”呢?这就需要决策者认识决策、研究决策、整合决策、有效决策。

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可以从一闪的灵光开辟一个崭新的市场,可以从一个绝妙的主意开创一份事业,可以从一个微妙的细节救活一个企业,可以从一次握手聚拢一批人才。决策伴随着企业家和经理人管理生涯的始终。无论是在企业发展的哪一阶段,决策者都必须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的可能,都必须审慎地认识到决策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当企业高歌猛进、一路狂飙时,决策者应该冷静地思索可能出现的危机,而不是妄自尊大地冒进;当企业低迷困窘、阻滞不前时,决策者应该理性地认识现实和市场,而不是盲目地撤退;当企业面临转型、犹疑不决时,决策者更应该全面地权衡得失,不图一时之利,而谋长远发展。决策无处不在,决策成则企业荣,决策败则企业亡。

由此可见,决策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决策系于市场的风险变幻,决策决定了企业是前进还是撤退。决策的艰难转折,往往就是企业的痛苦转型。决策者没有理由不重视决策没有理由不为企业选择最有利的、最具执行力的行动方案。

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决策需要注意 5 方面的问题:

(1)必须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有些问题属于常规问题,有些问题则是偶发问题。决策者常犯的错误在于,把常规问题当做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或者是把一个新的常规问题当做是偶发问题。决策者必须根据情况变化敏锐地把握市场,真正搞清楚你所面临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2)要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即决策的目标是什么?决策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基本的条件?市场的变化能不能实现这些条件?企业自身的状况能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弄清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案。这些方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方案可能遇到哪些阻力?应该作出哪些必要的妥协?要怎样沟通才能达成共识?

(4)有效的决策必须能够执行和操作。

(5)在执行决策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反馈,以便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作为创始人和管理者,马化腾眼里的腾讯远远没有做到优秀。2005 年,马化腾开始找职业经理人与创始人进行搭配。

“你再努力,很多的专业管理知识可能还是跟不上。草根的、运营商的、对用户需求把握上的、技术上的我们可能可以做得好,但管理这方面,你不可能做得完美。”

许多企业都经历创始人创立、获得风险融资、上市后功成身退这样的三部曲。马化腾会选择这样做吗?

“我们每个人都在找接班人,都在进行双打的配合,包括我本人,都是双打的匹配。这是为了避免最后一旦全部撤退,对公司影响太大。”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腾讯的决策是比较分散的。如果对于一件事情内部有分歧,大家就会坐下来一起谈,最后以理服人。

从这一点看,马化腾虽然年轻却已经很老练。

专注自己擅长的事

腾讯在市场上一度为众多互联网豪杰所“诟病”,因为它所到之处几乎都能席卷起一股巨大的浪潮。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用以解释腾讯为何如此成功的“定律”:有庞大的用户作支撑,腾讯扩张新业务几乎是撒豆成兵,做什么成什么。时任TOM总裁的王雷雷说:“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

腾讯的成功的确让人眼红。从腾讯成立之初到现在,冲着马化腾的“骂声”从未间断过,这是因为他几乎能够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斩获,只要他想进入。其实,很多人误会了腾讯,误会了马化腾。

一切的一切,并非马化腾存心想与互联网豪杰们为敌,盖源于他在QQ上的倾力而为。当QQ以其巨大的黏着性将聚沙成塔的效应演绎得近乎完美时,以此为基础和中心向外辐射的“圆”越来越大,大到甚至连马化腾都难以想象。不过,他却从不把那种扩张当作一件引以为荣为傲的事,他只专注于做QQ的事业。

马化腾多年来一直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善和规范QQ的服务,腾讯也因此成为唯一专门从事网络即时通信的公司。心无旁骛的专注使得马化腾不受别人的左右,也使得他看得更远。“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已经成了马化腾的一个人生信条,并时刻鞭策和提醒着他。他说:“从表面上看,大家可能觉得腾讯什么都想做,但实际上,我们一切都是围绕着以即时通信工具QQ为基础形成的社区和平台来做的。”马化腾希望“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能够成为腾讯的企业精神,并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但在他看来,专注与兼顾是互补的两方面,专注并不代表硬着头皮撞南墙。“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现机会就要立刻去把握它,要有敏锐的市场感觉,这种变化给过我们压力,却也是我们成功的契机。”腾讯的QQ搅浑了整个互联网市场,直到现在,提起QQ都让许多互联网企业心惊胆战。这是因为,黏性巨大的它可以附着在任何载体上,然后把它变成腾讯的一部分。但更令人畏惧的是,腾讯成立 10 多年来,马化腾从未因腾讯在其他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远离QQ,反倒更把QQ捧在手心。专注,促成了马化腾的成功,也让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佼佼者。

放眼全球,几乎没有一家即时通信运营商像腾讯这样把自己的命运绑在一个业务上。多年的专注让腾讯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清一色”,提起腾讯,人们马上想到的还是QQ,并不是门户、网游、微博等。这说明了一点,马化腾把专注作为了腾讯的一种标志。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从马化腾的经营哲学中有所领悟。

专注是一种可怕的且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很容易地把一个企业从低谷拽向高峰——只要专注下去。马化腾的专注,让QQ的使用者能够感受他在其中倾注的热情和精力,甚至有心的用户在使用QQ时都会发现它是那样的贴近人心,似乎它有一双能够洞悉人心的眼睛一样,可以看到用户内心所想。更令人诧异的是,很多用户未曾想到的都被QQ一网打尽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多种多样的因素,但专注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专注的力量犹如“水滴石穿”一样,再坚硬的东西也能被它穿透。马化腾正因为专注于QQ——这是他擅长的,所以才有了今天如日中天的腾讯。即便后期的腾讯走上了多元化之路,将业务分散到各个领域,可其大部分精力依旧集中在即时通信上,这是马化腾起家的根本是腾讯辉煌的基石。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水滴石穿缘于坚持

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令自己最感动的事情,如果要排序的话,我记得首先是 1999 年早期即时通信用户激增的时候,当时公司只有不到 10 个人,资金非常有限。如何解决在有限的服务器上 10 万人同时在线成了一件追求极致的难题。当时我们都没有工作时间的概念,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技术上的事,非常痛恨节假日。现在想起来,那一段时间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不断地在技术上突破,进入其他同行没有进入的领域,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上面的话是马化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的采访时说的。从他的话中不难看出,“坚持”对于早期的他和腾讯创业团队而言至关重要,也是马化腾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面。当时的QQ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出现之后,激增的用户量还来不及让马化腾等人欣喜,他们就陷入深深的烦恼。因为QQ用户数的增加就需要扩充服务器,而当时腾讯还没有盈利模式,资金极为匮乏,对马化腾而言,服务器就像是定时炸弹一样令人畏惧。马化腾说:“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资金是马化腾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不过银行从未听说“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理抵押贷款”的说法。当在国内寻求融资无望的情况下马化腾的许多朋友都劝他干脆把QQ卖掉。虽然当时的QQ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 1000 万,可腾讯还是做着“亏本的生意”。1999 年 11 月,面对日益增长的用户和无法解决的资金问题,手中只有 1 万多元人民币的马化腾不得不为了公司 18 名员工的未来而痛下决定:低价出售QQ的业务平台。网易创始人丁磊是马化腾的好友,此时的他已经获得了风险投资,网易也开始朝着投资者眼中的“赚钱机器”的方向演变着。眼见老友已经事业有成,马化腾的伤感相信是谁都可能了解的。但此时已无他法,他踏上了寻找QQ买主的道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或许是因为QQ生来就属于马化腾,所以他寻找买家之路十分坎坷。先是联想以看不懂马化腾的报告为由将他打发走,接着是中华网要求腾讯达到一定数目的用户后再去与其商谈,最后是深圳电信数据局以 60 万元人民币的低价欲买下用户数过千万的QQ——这似乎有点儿戏的味道。马化腾坚持要卖 100 万元人民币,可对方不予考虑。

在这种“求卖无门”的情况下,马化腾决定留下QQ,自己把它养大。那段时期是马化腾倍感纠结的日子,对他而言是一种煎熬。他说:“明知道有收入,有前景,可以支撑用户发展,可制约我们的就是没有足够的钱买服务器和宽带,产品的口碑是做到了,可没有资金。”当今天QQ以成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呈现在用户眼前时,相信马化腾会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他说:“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Q软件以 60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坚持,在马化腾自养QQ的过程中是主基调、主旋律。虽然他曾想着出售QQ,但在可以出售的情况下他还是守住了自己的信念。黎明前总会有一个十分黑暗的时段,这让无数英雄最终功败垂成。在暂时的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到来,需要对自己有很强的信心,需要一股超乎常人的韧劲。

QQ从诞生到成功地发展壮大,是因为有马化腾的坚持。当时的互联网刚在兴起的阶段,加之很多人鼓吹“一个好的想法就会让你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所以大部分在互联网上淘金的勇士们都对先期的亏损不以为然。马化腾的腾讯也经受过这样的煎熬:看着“客似云来”,却无法创造经济价值。

在当时的互联网领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领域,你确实很难看得清楚。这个领域新到连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甚至是反传统的。”这样的言辞让当时鼎鼎大名的雅虎、亚马逊等都像比赛似的在“烧钱”、亏钱。对很多大公司、有实力的公司而言,“烧钱”是它们力所能及的事,但对于像腾讯这样在互联网领域刚起步的自创公司,“烧钱”就像是“烧命”一般。这也难怪马化腾有了出售QQ的念头。但令人欣慰的是,坚持终于使腾讯拨云见日,并一步步发向辉煌。这种品格,成就了马化腾,也成就了腾讯。面对挫折、面对逆境、面对磨难,坚持总能将它们化于无形,总能化不可能为可能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兴趣爱好也能“打天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 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 20%左右。互联网是马化腾的一个兴趣,他从大学时代便开始迷恋上了“慧多网”(FidoNet,1984 年诞生于美国,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互联网)。当时的马化腾是中国内地最早的网民之一。借着这种兴趣,马化腾开始在慧多网上下工夫。

1995 年 2 月,马化腾在慧多网上挂了半年之后,开始了他的“网络行动”。他投资 5万元人民币在家里安装了 4 条电话线和 8 台电脑,并自荐担当起了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后来他被亲切地称为“马站长”。他的父亲曾说:“那时候装一部电话需要 4000 多元初装费,幸好当时女儿和几个亲戚在电话公司工作,可以半价申请安装,于是就申请了 4部半价电话,供马化腾上网使用。”成为慧多网深圳站的站长后,马化腾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深圳的“马站”在慧多网上聚拢了极高的人气。今天的马化腾回忆当时那段生活时说:“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至今也没有改变过。”

在网络上,不但满足了他的个人爱好,也让他结识了一大批日后给予了他极大帮助的朋友——丁磊、求伯君,他们都对马化腾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兴趣让马化腾不仅找到了可以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也让他获得了人生的良师益友。难得的是,马化腾把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当作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可以带来利益的行当。

2008 年,马化腾在接受《外滩时报》采访时说:“在资本市场上,我是一个企业家;在技术领域,我是一个工程师,我更喜欢后者的角色。通常我也更喜欢编程语言。”如今的马化腾虽然已经是腾讯的掌门人,他本可以不过问任何关于技术上的事情,但他却是腾讯最著名的“首席体验官”。他不但体验腾讯开发出来的产品,也体验其他公司开发出来的产品,以此找出差异性。

他曾骄傲地对外界说:“我试过所有的即时通信软件,每一个!……我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任何一个产品我都会去看,要不然怎么能知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到底好用不好用,要不然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验并提升自己的产品,也是‘首席体验官’这个角色最大的乐趣,我一直很喜欢这样的角色……”兴趣让马化腾乐此不疲,让他永远保持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让他时刻以腾讯的产品体验为依托、用户的体验为目标,朝着更高的山峰攀登。

现在的马化腾,每天最大的兴趣依旧是在互联网上生活,包括看资讯、搜索、购物、付款、玩游戏全部使用腾讯的产品完成。他有此种做法,实际上是想时刻体验腾讯的产品是否能为用户带来最大便利,更重要的是,他的兴趣就是把以QQ为基础的腾讯打造成一流的互联网公司。“我爱给自己的产品挑错,”马化腾说,“我一看到产品,就知道写代码的人有没有偷懒。”他的这种兴趣似乎有着“监工”的嫌疑,让那些产品开发者心惊胆战。可正由于他这一从未变更的兴趣,腾讯才有今日之令人咋舌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他曾对一位传记作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追根究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可以说,兴趣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它就像是一种隐藏在人们心中的“鞭策力”一样,当你选择了一项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这种鞭策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助你一臂之力帮你解决任何难题。对于创业者来说,兴趣是创业起步的动力之源。创业者一旦对某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身的细胞都会服务于这种兴趣,他的每一分热情和精力都会不断地从身体内迸射出来。

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兴趣带来的强大动力都会成功地帮助创业者到达成功的彼岸。马化腾一路走来,是兴趣始终推动着他奋勇向前,是兴趣让他消灭了一个个精神上的敌人是兴趣为他搭建了一座通往人生象牙塔的阶梯。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已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互联网产品的制胜原则就是一个字——“快”。在各种形态的产品研发中,腾讯始终贯彻如一的价值观之一就是“快”,如何对各种可能的产品特性做选择?用户将是最好的指南针,迅速让产品去感应用户需求,不断地升级进化,推陈出新,才是保持领先的唯一方式。要不断地倾听用户的反馈,不断地调整修改,然后决定你后面的方向。

所以,“快速迭代”是腾讯对产品的基本要求,能否做得足够快已成为衡量一款产品研发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以“QQ农牧场”为例,目前平均每天都会有至少一个版本发布,甚至更多,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高的产品发布节奏,是由于腾讯一直坚持在做两件事情。

以稳定迭代,小步快跑

首先,QQ农牧场采用了一种有特色的敏捷迭代开发模式,称之为“极速模型”。

QQ农牧场的研发团队,由多个角色组成,包括:项目经理、产品、UE设计、前台开发、后台开发、测试、运维。以一周为一个固定的迭代开发周期,这一周时间包括了团队一次完整的各个角色的研发协作过程:迭代前有特性规划、迭代后有回顾,其中迭代过程也会包括迭代规划、开发、测试、发布等过程。但与Scrum敏捷迭代最大的不同是:并非在迭代结束时进行交付,而是能够在一次迭代中完成多次交付和发布过程。

此种方式看似简单,但其实对团队的综合研发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中主要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特性需要能裂解成很细小的可交付的子特性,通常不超过两天的开发工作量。迭代前,特性规划、沟通确认、界面交互及视觉设计这些工作均需提前安排完成。迭代计划及评估过程,还必须考虑到特性与子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开发人力的耦合关系,合理地作出计划安排,保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风险。要求团队成员工作咬合能力高,自运转能力高,需要长期默契配合。前台开发、后台开发、测试人员都能够高效率沟通,顺畅协作。

以特性为中心,随做随发

其次,腾讯产品研发的所有活动,都是以特性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比较通常的方式是规划一批特性,然后经过一个开发阶段进入测试,集中测试回归后完成发布。但在“QQ农牧场”,从特性规划、计划、开发、测试、发布都是以特性为单位来驱动的。也就是说当完成了一个特性的开发后,即刻转入测试、完成测试后即刻发布。在一个迭代周期内,会有很多不同的特性独立并行于从开发到发布的过程。

这还必须依赖于产品技术架构、测试自动化、运维发布自动化能力做支撑。但是“以特性为中心、随做随发”的核心思想,是产品、技术、项目管理、运维的指导原则,它是让产品的整个研发配套能力建设围绕这个中心来持续开展的基础。

反馈及时,响应快速

腾讯做到产品的快速发布只是第一步,其根本目的就是让用户尽快用到新功能,尽快得到用户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对产品开发做调整。所以,一个产品团队能否快速获取用户反馈、是否真正重视反馈并及时作出响应非常重要。经历了 12 年互联网的摸爬滚打,腾讯公司非常重视来自用户的反馈意见,并不断改进产品,积累了丰富的交付经验。

也许你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也许你头顶MBA的光环,也许你在事业中正如鱼得水,但若是你耽于安逸、固步自封,这种现状又能维持多久?

古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如果我们不继续充实自己,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要想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时刻保持进取心才是王道。

进取心——成功的敲门砖

企业都清楚员工的需求,也知道满足这些需求很重要,但在招聘时,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会是:“这个人能为我们企业做什么?”企业所寻找的,是那种有动力和热情、能够证明自己确实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

《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专家之一,在一次讲演中,他引用了一位咨询专家的话,他评价说,这句话可能是英语语言中最重要的话。你猜得到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这句话是:“如果你说不出你能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你就该走人了!”就是这句话令汤姆·彼得斯激赏。他说,这句话和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影响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前途,对于这句话的重要性怎样高估都不过分。这就是商业社会的伦理法则。

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认真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的那些成功者,有几个是懒懒散散、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分内之事,需要的是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你的成果本身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工作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明,可是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做到了具有像母亲那样的责任感了吗?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高度进取心是马化腾用人最重视的素质

一家公司人事经理曾说:“不管应聘者在校时的成绩多么好,如果缺乏到本公司工作的意愿,那公司肯定是不会要的。公司需要的是那种不畏艰难、不怕失败,能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人。”另一公司的人事经理说:“公司需要的是有个性的人。在面试中,我们的评价要点着重看应聘者到底是否具有个性。”尽管每个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但对应聘者的要求有几点却很一致:

一是企业需要具有高度进取心的人。简单地说,各公司都喜欢那些真正想干点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努力,并能不屈不挠地把思想付诸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工作。一个人如果缺乏进取心,在工作中抱应付态度,自然不会提出主动性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企业需要具有良好人际适应能力的人。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组织中与其他成员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人际适应能力的人往往能团结和带动组织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工作。组织中许多项目的完成均要通过各个成员的相互协力,并且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也有利于组织和外界进行联络。

三是企业需要具有高度灵活应变能力的人。企业是一个活生生的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实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应变能力能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有些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应变能力是现代“白领”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四是能适应本公司工作的人。面试是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互相沟通,除了工作能力外,每个公司都有其特殊的文化环境,当主试者感到应聘者不合乎本公司的文化环境时,就不会录用应聘者。能适应本公司工作的人,不但是指能力上适应,而且包括个人修养、言谈举止、工作作风等多方面。

永葆进取心,拥有进取心,你才能成为一名杰出人物。

人类的通病,一旦稍有成就便沾沾自喜,安于现状,而降低了求知的热情。长此以往,不进反退,就终要被时代潮流所遗弃。因此,我们要时常由内心生出警惕,激发求新的欲念,唤起求知进取的精神,这才是面对时代潮流而不被历史所淘汰的法宝。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先生去报名参加日语班课程,初习班小姐以为老先生是帮别人报名,没想到是老先生自己要学,于是好奇地问:“伯伯,您多大年纪了?”老先生回答说:“六十八岁。”小姐告诉老先生说:“要学会,需要两年的时间,到时候您都已经七十岁了。”老先生笑着对她说:“如果我现在不学,两年后会是六十六岁吗?”上进是不分年龄的,一旦订立了目标及方向,就必须实施行动,勉励自己时时努力。学问大多都是经由日积月累的学习、努力、成长而堆砌出来的,只要有心永不嫌晚,有什么比“起而行”更为重要的呢?

工作中的进取心,是前进的动力,进步的保证。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保证自己不断前进和成长。所以,进取心,是人生斑斓多姿、丰富多彩的基础和保证。领导力的一个特性是:领导力只存在于有进取心的人的身上。你必须主动提高领导力,因为它永远不会自己找上门来。仔细观察你周围的领导者,你会发现,在工作中,他们不仅拥有进取心,而且目标明确。

善于欣赏,善于学习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无论有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他身上必有我们所没有的闪光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渗透”是马化腾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从初期的学习、借鉴水的力量发展到今天,马化腾已经将水的力量化为自身的力量,并运用到极致。

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到了以色列人发明的即时聊天工具ICQ,就以此为模板开始研发,仅仅三个月便推陈出新,发布了中国版的ICQ,并摒弃了ICQ的弱点,比如加入了离线消息、个性化头像等功能。就是这样一款软件,迅速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聊天工具改变了中国年轻人的沟通方式。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腾讯迅速地拥有了逼近亿数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但马化腾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2000 年“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分成模式,为马化腾开启了一条“金光大道”。到 2001 年年底,腾讯实现了 1022 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

凭借QQ的成功,腾讯开始“花瓣式扩张”,逐渐成为王者。2003 年,腾讯开始做门户,后来做休闲游戏和大型网游,2005 年,腾讯又在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上出手,此后,腾讯更冲入搜索市场……马化腾成为行业“战争”的发起者,但结果是马化腾创立了中国三家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之一、第二大C2C网站、最大的网上休闲游戏网站,其社区服务QQ空间的活跃用户数甚至超过了Facebook(社交网站)。

腾讯的成功,用最通俗的语言解读就是“模仿”。中国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像互联网那样,几乎与美国完全同步;也没有哪一个产业像互联网那样,可以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腾讯采取了技术跟进策略,在模仿中追逐创新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渗透的力量、模仿与创新、尊重、优势等话题。

学会“仰视”,学着欣赏他人,不管是朋友、对手还是下属,这种习惯必将使我们受益匪浅。心理学家和团队专家哈维·罗宾斯说:“团队领导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你必须了解人们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然后才能让他们跟随你。”你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首先得学会欣赏别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春天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她看见一个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气那么暖和,她却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她轻轻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多可笑呀。”

当时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的严肃。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你不会欣赏别人。这证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份真诚和友善。”

当时她觉得爸爸有些小题大做了,就很不服气地问爸爸:“你难道不觉得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很可笑吗?”

爸爸说:“和你相反,我很欣赏那位老太太。”她听了以后惊讶极了。

爸爸接着说:“那位老太太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也许是生病初愈,身体还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视着树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生动,你不认为很可爱吗?她渴望春天,喜欢美好的大自然。我觉得这老太太令人感动!”

这时,她仔细地看了一下,那位老太太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眼睛中闪动着某种渴望,荡漾在她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

爸爸领着她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春天时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她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饼递给了希拉里。“你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优点。当你这样做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朋友。”

这个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爱人,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盛开的鲜花会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瓜果蔬菜,只能招来苍蝇和蚊子。

把长处“偷”过来

懂得欣赏别人,才能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提升自己的能量。学会欣赏他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一颗公平之心,用一颗真诚的、不带任何偏见的心来发现他人的优点。懂得欣赏别人、欣赏对手,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很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蓬独得 33 分,超过乔丹 3 分,因而成为公牛队中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相拥,两人泪光闪闪。开始时,由于皮蓬是公牛队中最有希望超过乔丹的新秀,他自己也时常对乔丹流露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在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占据乔丹首席位置这一类话。但乔丹并未把皮蓬当做潜在的威胁而排挤他。相反,他还时常以积极的态度事实鼓励皮蓬。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进球率是 28.6%,而皮蓬是 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的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被乔丹深深的感动了。从那以后,皮蓬不再把乔丹当做对手,两人彼此欣赏,成了最好的朋友。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如果你想从竞争对手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就应当学会欣赏对手,以对手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借鉴《孙子兵法》,只关注“谋略”“诈道”,而全然不解孙子在兵法中所强调的道德关怀和人本精神,是把《孙子兵法》庸俗化。在商场中,学会欣赏你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在“朋友”就是“敌人”的二元选择中思考你的交易,应该是企业家经营的最高境界。

一天,小老鼠不小心被狮子逮到,小老鼠求狮子放了它,并说,将来一定会报答狮子的。狮子十分不屑的放了小老鼠,根本不相信老鼠可以救得了狮子。可是,有一天,狮子被猎人捉住,小老鼠咬断绳子救了狮子。

所以,不要轻视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人,应该向每个人学习优点,其实你在辅导一个人的不足的时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在帮助别人,信任往往也是建立在帮助别人的基础上。你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下属,都会成为下属模仿的对象。

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下属也不例外。虚心学习下属的长处,把他们的长处“偷”过来,弥补自身不足,这亦是成功的管理者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虚心地向下属学习,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激励。沃尔玛百货公司总裁山姆·沃尔顿强调:下属是创新和变革的最好源泉。其继任者格拉斯也说:“我们相信,在本顿维尔总部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东西发生,我们的哲学是向员工们学习。”公司有相应制度给予保护和肯定。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营销专业学生在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做了一个夏天,对怎样填写订单提出了一个更有效的建议。公司不仅采用了他的建议,还以他的名字在佛罗里达大学设了一个五年的零售专业奖学金,表明对下属创造性的承认公司的另一个制度是,如果有谁提了特别好的建议,哪怕是一个小时工,也会被请来参加周六上午的例会,与各位经理一起讨论,最终还会给予奖励。

正是沃尔玛百货公司的管理者这种虚心向员工学习的态度和举止,让员工觉得被尊重,价值被认可,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更加认真地工作,努力地探索更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好方法,使沃尔玛始终保持世界零售业老大的荣誉。

无独有偶,有着“世界第一CEO”称誉的通用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也善于向下属学习,不仅成就了自己,还大大鼓励了下属的士气,创造了GE的辉煌。

杰克·韦尔奇是以极度真诚的态度向下属学习,而非为了取悦下属而玩的手段。韦尔奇的做法缜密而且系统,并非随意地到工厂或办公室的员工中间去搜集零散的信息。他深知运用专业的调查技巧可以使他对一定比例的员工进行大规模的广泛调研,所以每一年度对员工们的意见和建议都仔细研究。通过向员工学习,韦尔奇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再经过加工整理,就可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管理理念。

仰视下属,尊重下属,将获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同样,你会赢得更多的下属。

1949 年,38 岁的大卫·帕卡德参加了一次美国商界领袖们的聚会。与会者就如何追求企业利润侃侃而谈,但帕卡德不以为然。他在发言中说:“一家公司又比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帕卡德在造就硅谷精神方面的贡献,恐怕超过了任何CEO。就像希腊的民主遗产一样,他尊重并欣赏每一个人的态度,对周围人和企业的影响至深至远。正是帕卡德这种尊重别人的思想和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HP)这个产业帝国。

有些时候,你的新职务把你放到了不熟悉的领域。你手下的人对部门的业务比你更加内行。这个时候,更要发挥你善于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时候,即便从行政序列上讲团队成员需要你的指导,你也必须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

波音公司的布鲁斯·莫拉维克当了七年的制造工程师,拥有出色的技术。但当他被提拔为 757 改型项目的经理时,他认识到作为对某一领域知之甚少的外行,他必须赢得内行人的尊重。这个项目要加长机身,他也必须扩展自己的技能,并在这同时领导别人。

“你得为新的角色建立威信,同时还得丰富自身的知识,”他说,“如果你看人看得很准,就可以找一些你不熟悉领域里的专家,并开始依赖他们获取信息。”在需要边学习边领导的时候,如何达到一种平衡呢?莫拉维克说:“不要假充内行,那样注定要失败。我跟所有的下属讲,我们的角色是不同的:我的工作是整合资源,他们是专家。”没有行家就没有大家共同创业。

柯里·沙平被任命为一家天然气公司的客户开发小组经理时,必须实现个人技能的新跨越。他在油田作业部工作过三年,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心应手、胜任愉快。但现在他必须转入营销和流程设计。而且他面临一个更棘手的基本问题:他的小组在公司中没有先例可循,他和他的组员都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他的解决之道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大家一起想办法,从新办法中获取需要的知识。既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又提升了个人领导力,这也是团队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