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张良拜师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阳武县境内,一路没有崇山峻岭,早已遍设驰道,车马畅行。又有许多卫队拥着始皇,远近行人早已避开,哪个敢投掷铁锤呢?

始皇听到响声大吃一惊,然后所有随驾人员都跑到始皇前面保护,车前顿时一片喧哗。始皇定了定神,喝住喧哗声,早有卫士拾起铁锤上前呈报。始皇瞧着铁锤,勃然大怒,立即命令武士搜捕刺客。武士们四处缉拿,始终不见刺客的踪影,只好前来复命。始皇瞪着眼说:“这锤难道是天上飞来的吗?想是你等一齐来保护朕时,他乘机溜走了。他肯定没有走远,朕定要拿住凶手,将他碎尸万段!”说着,就传令当地的官吏赶紧捉拿。官吏不敢怠慢,立即调遣兵将,就近搜查,害得家家不宁,人人不安,最终还是没有抓到刺客。始皇索性下令,限时十天,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封锁抓捕,一定要捉到掷锤之人,严加惩办。十天的限期转眼就过去了,刺客仍然没有抓到。

始皇没有办法,只好作罢,继续向东出游,再次来到海上。他一面命臣子们撰写歌功颂德的文辞刻在石头上,一面传问寻找仙药的方士,得知仍没有求到不死药,怅然而归。这次始皇不愿再顺着来时的路回去,便从上党进入关中。

其实,投锤的是一个力士,幕后主使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姓张名良,字子房。后来报韩兴汉,号称人杰。张良是韩国人。祖父名叫开地,父亲名叫张平,都是韩国的丞相,共侍奉过韩国的五位君主。秦灭韩时,张良还是一个少年。秦灭韩后,他一心一意想为韩国报仇,把所有家财拿出来寻求敢刺秦皇之人。当时,秦始皇威名远震,百姓都俯首帖耳,不敢谈论国事,有哪个敢与张良志同道合呢?纵使有几个力大如虎的勇士,也是保命要紧,怎敢到老虎头上搔痒、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张良虽蓄志多年,终没能如愿以偿。

他想,四海之大,何患无人?不如出游远方,或许可以找到一个人,帮自己完成心愿。于是张良借游学之名,前往淮阳。打听到仓海君门人众多,立即带重金前去求见。仓海君是一代豪侠,讲到秦始皇的暴虐无道,忍不住怒发冲冠。再加上张良从旁怂恿,仓海君的雄心被激起,于是为张良招了一个力士。张良见这个力士身材魁伟,相貌不凡,猜想他一定不是寻常人物,所以格外优待他。平时试验力士的技艺,果然矫健绝伦,无人能比。张良极力博得力士的好感,伺机与他谈论心中大事,求力士助自己一臂之力。力士不等张良说完,就满口答应下来。张良非常高兴,秘密铸成一个铁锤交给力士,重约一百二十斤。他们决定等待时机,依计行事。

张良听说始皇要二次东巡,急忙将这个消息告知力士。他们到了博浪沙,便在驰道旁分头埋伏,屏息静气,等待始皇率众前来。驰道中间高、两旁低,又有青松掩护,很方便藏身。力士身体矫捷,埋伏在近处,张良没什么技力,埋伏得较远。等到御驾临近,力士纵身一跃,拿铁锤向始皇扔去,没想到用力过猛,那铁锤从手中飞出后,投入了秦始皇旁边的车子。随从人员吓得不知所措,力士便放开脚步,风驰电掣一般飞奔而去。张良听到响声,料定力士已经下手,只盼望力士能一举成功。

他们分头逃脱后,没有再碰面。后来张良听说那一锤没有杀死秦王,不免有些惋惜,又听说始皇在全国进行抓捕,便隐姓埋名,逃到下邳去了。下邳濒临东海,是秦国的一个属县,距博浪沙几百里。张良投奔到这个地方,暗自庆幸腰间尚有一些积蓄可以购买衣食,不至于受冻挨饿。刚开始他不敢出门,后来听说始皇死了,才放胆出来。

有一次,张良正在桥上眺望景色。忽然有一位白发老人踯躅登桥,走到张良身旁时,碰巧一只鞋掉在了河里,他毫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子,你下去把我的鞋取回来!”张良听了十分生气,心中暗想,自己与此人素不相识,他凭什么叫我捡鞋?一气之下,就想伸手打他一掌。转身一看,见老人有七八十岁了,张良就改变了主意。心想老人行动不便,所以叫我拾鞋,说话虽然唐突,但那老态龙钟的样子也实在可怜。于是按下心头怒火,拾起鞋子,上桥递给老人。

这时老人已在桥上坐下,伸出一只脚对张良说:“你替我把鞋子穿上。”张良又好气又好笑,暗想,我已经替他取回鞋子了,索性好人做到底,替他穿上罢了。于是张良弯着一条腿跪在老人面前,替老人把鞋子穿上。老人看着张良替他穿鞋子,捋着胡子微笑。鞋子穿好后,老人从容起身,下桥离去。张良见老人并不道谢,不免诧异起来。心想算了,先看他到何处去,要做什么事。张良一面想,一面也下桥,远远地跟着老人。

走了一里多路,那老人似乎发现了张良,转身对他说:“孺子可教!五天以后,天色微明时,你到此地与我相会!”张良本来就是个聪明的人,听了这话便知老人有些来历,当即下跪,应声说是。老人扬长而去,张良不再跟随,回住处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第五天。张良遵从与老人的约定,黎明起来,草草盥洗之后便赶往约定的地点。谁知张良到时,老人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老人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应该早到,为何到这时才来?你今天先回去,再过五天,早点来见我!”张良不敢多说,只好回去。

又过了五天,张良不敢贪睡,格外留心,一听到鸡叫,立即起床前去。哪知老人又已经先到了,把他责备一番后,再约五天后相会。张良又扫兴而回。

到了第五天,张良整夜都没有睡觉,天不亮就前去约会地点。到那之后,张良暗自庆幸老人还没有来到,就站在一旁,眼睁睁地望着。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拄杖前来,见张良已经在那里等候,喜笑颜开,说道:“要想听从教诲,理应如此!”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并且嘱咐他:“你读了这本书,将来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张良听后满心欢喜,老人又说道:“十年后辅佐帝王兴国﹔十三年后到济北谷城山下,如果看见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离开了。

此时夜色苍茫,空中虽有淡月,毕竟不能看清书中的字,于是张良把书揣在怀里,返回住处。睡了一小会儿,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急着起来读书。这本书共分三卷,卷首注明是《太公兵法》,张良非常欢喜。因为他知道太公就是姜子牙,此人熟谙韬略,是周文王的老师,这次老人将书传给他,想必隐寓玄机。随后,张良勤读不辍,把《太公兵法》念得滚瓜烂熟。

古谚有云:熟能生巧。张良既熟读此书,自然心领神会、温故知新,此后的兴汉谋略全是靠这《太公兵法》演化出来的。只是桥上的老人,究竟是何方人氏,不得而知。有的人怀疑他是黄石化身,非仙即怪,如果编入寻常小说,必定鬼话连篇。其实桥上的老人是黄石公,大约是周、秦时代的隐士,饱览兵书,参透玄妙,只因年事已高,所以把这本书传授给张良,希望他能成为帝王之师。后来,张良跟从汉高祖路过济北,果然看到谷城山下有一块黄石,于是把它取回去供奉。那时距离与桥上老人相见的时间,恰好十三年。

始皇从上党回都城后,因为博浪沙一事,不敢再出去远游,只在宫中享乐,一住就是三年。后来时过境迁,始皇又想出宫游玩。他以为京城一带向来是秦国的地盘,百姓一向安守本分,总可以任意游览,不生变故。但他还是担心有意外事情发生,于是故意扮作平民的样子,微服出宫,省得在途中惹人注目。随身带着的四名勇士,始皇让他们暗藏兵器,不露形迹,以便保护。

一天,始皇微服出行,忽然听到路边有几个人在唱歌。始皇听了一时不解,就向此地的老人询问歌中的语意,老人便把他平日听到的向始皇说了一通。原来,太原这地方有一个名叫茅盈的人,研究道术,号为真人。他的曾祖名濛,字初成,相传在华山得道成仙。这歌谣便是茅濛传下来的,后来流传乡里,这里人的都会吟唱。

始皇高兴地说:“人如果得道,真的可以成仙吗?”老人不知他是皇帝,就随口答道,人如果有道心,就可以长生不老,既能长生不老,自然可以成仙。始皇听后不禁点头称是,与老人作别后回到宫中,依照歌中最后一句的意思,下诏称腊月为嘉平月,算是学仙的开始。又在咸阳东边,择地凿池,引入渭水,筑成一个长二百里、宽二十里的大池,名为兰池。在池中用石头筑造殿阁,取名蓬瀛,就是将蓬莱、瀛洲都包括在内的意思。竣工以后,始皇经常来到这个地方,把此地看做海上的神山,聊以自慰。

没想到仙境竟然变成盗贼的落脚点,有几个暴徒,亡命在兰池中,昼伏夜出,把这儿当成巢穴。始皇哪里知晓这些,仍然日日在此游玩。一天晚上,乘着月色,始皇带了四名贴身武士训练有素。刚到兰池,就有一群盗贼一拥而上,夹击始皇。始皇倒退数步,慌忙避开,吓作一团,四个武士拔出利刃与群盗拼命搏斗。盗贼们不肯退去,恶狠狠地拿着兵器抵抗。盗贼们毕竟是乌合之众,不像武士训练有素,杀了半晌,就被打倒了好几个。其余的盗贼自知打不过,大喊一声,伺机逃走了。

始皇经这一吓,早没有了游玩的兴致,急忙让武士护送他回宫。天明传出旨意,大肆抓捕盗贼。关中官吏当然派兵四处缉拿,抓了几个似盗非盗的人物,严刑拷打。结果没等犯人认罪就把人给打死了。官吏便奏报朝廷,说是已经抓到罪人,就地处决了。始皇一再斥责群臣防检不严,命令他们仔细缉拿,务必要将盗贼一网打尽。官吏不得不遵守命令,挨户稽查,骚扰了好几天才停止搜查。从此以后,始皇不再微服出行。

转眼又是一年,始皇对求仙一事仍然念念不忘。暗想如果求得仙术,不但长生不死,即使有意外之事也能预先推测,到那时还怕什么凶徒?打定主意后,不得不再次冒险东游,抵达碣石。这时有个名叫卢生的燕人,凭着一张利口,博得了始皇欢心,始皇就叫他航海东去,访求仙人。卢生应命前往,好几天不见音信,始皇于是停船海上,耐心守候。等了好多天,卢生才回来。卢生对始皇捏造了许多事情,虚无缥缈地夸说了一大篇,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书,双手捧着呈给始皇,说是仙药虽然没有取来,仙书却已抄来。始皇接过来一看,书中只有几百字,却都是些迷离恍惚、无从了解的东西。只有“秦将被胡人所灭”一句,映入始皇眼帘,令他暗暗生惊。胡是北狄的名称,占据北方,多次入侵中原,后来辗转改名为匈奴。始皇心想,现在匈奴尚存,部落如故,依据仙书中的意思,将来我大秦天下,必被胡人所取,这事还了得?我不如趁现在强盛灭了他,免得他贻害我子孙。想好以后,便收起仙书,一面令卢生随驾同行,向北行进,改从上郡出发;一面命令将军蒙恬,调兵三十万人,讨伐匈奴。

匈奴虽为强狄,但既没有城郭,也没有宫室,靠畜牧为生,选择有水草的地方作为居住地,待到水涸草尽,便迁往别处。即使是所推戴的酋长,也不过设帐为庐,披毛为衣,差不多与远古时代的人相似。匈奴人身材高大,体质强悍,但礼义廉耻全然不知,平时除畜牧外,只知跑马射箭。有时趁中原边境空虚,劫夺一番,所以中原很仇恨他们,说他们是犬羊贱种。唯独史家称匈奴人是夏后氏远孙淳维的后裔,究竟是否确实,也无从证明。听说在周代,燕、赵、秦三国都与匈奴相近,非常注重边防,筑城屯兵,所以匈奴不敢入犯,散居在塞外。

此次秦将军蒙恬带着大兵突然出境,匈奴没有任何防备,突然遇到大兵杀来,不知如何抵挡,只好分头逃窜,把塞外水草肥美的地方拱手让给了秦朝。这块地方就是后人所称的河套,在长城外西北方向。蒙恬在此划土分区,分置四十四县,然后将罪犯移居到这里﹔再乘胜追击匈奴,北过黄河取得阴山等地,分设三十四县。然后在河上筑城为塞,并把从前三国的故城一块修筑,西起临洮,东达辽东,越山跨谷,连绵一万多里,号称万里长城。以前的长城虽有旧址,但是断断续续,东西两端也没有这么长,经秦将军蒙恬监修之后,才有了这流传千古的长城。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