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发现这么多的恐龙蛋化石,说明早在6500万年以前,就是适于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可以想见,那时南阳是一片大海,环绕着她的伏牛山、桐柏山是她的海岸。阳光朗朗,照耀着海岸,海岸上草木葱茏繁盛,百花如锦,高大的乔木上缠绕着粗壮的藤蔓,成群的恐龙在草丛中自由自在地咀嚼,或者在藤蔓间惬意地睡觉。这里也许是世界上恐龙最集中的地方,就象现在,仍然是人类最集中的地方一样——南阳人口12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西汉时全国人口1500万,而南阳“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一千五十人。”(《汉书·地理志》)占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证明了古时南阳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越。
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某一刻,正是恐龙们繁衍后代的旺季,突然间天翻地覆,海水哗地退走,露出了南阳盆地;海岸上地壳鼓荡,耸起了秦岭伏牛山。恐龙,还有它们产下的一窝窝的蛋,瞬间被埋在了厚厚的沙石下面。恐龙蛋化石产地的土层都是红色的,那是恐龙们的鲜血染成的吗?是恐龙的血液化石吗?
6500万年后,几度沧海桑田,日晒风化,雨雪冲刷,掩埋恐龙蛋的土层越来越薄,及于锹犁之间。终于有一天,被幸运而不肖的我们发现了。
含着浓浓的恐龙膏脂的泥土,冲刷成肥沃的平原,淤积成富饶的盆地。几千万年以后,南阳,重新变为适于生物繁息生存的地方。千万类物种开始滋生、繁衍、进化。到了60万年前,一种灵长类动物——类人猿,以其智慧、而不是牙爪,开始代替恐龙,统治世界。
上世纪70年代,南阳盆地北沿的云阳镇上的药铺里,不断有周围的农民来卖“龙骨”。这引起了有点考古知识的云阳镇文化馆馆长郑雪华的注意,他知道,所谓“龙骨”,就是化石。他来到云阳北边的杏花山上,找到了群众挖龙骨的地方,并把调查的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1978年10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文物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工作队,对杏花山化石点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剑齿虎、肿骨鹿、中国鬣狗、剑齿象、虎、熊、马、犀、狨、牛、羊、猪、箭猪等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让考古人员惊喜不已的,是挖到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经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等人鉴定,这是一位成年男性的右下第二前臼齿,其生活年代在50-60万年以前,与北京周口店猿人、陕西蓝田猿人、云南元谋猿人同期。遂定名为“南召猿人”。
198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又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洞穴,洞穴里有厚约1米的灰烬层、300余件石制品和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志着人类已走向新的历史文明。在大空山西半坡,有汉代严子陵隐居地空山洞,洞门高丈余,内有圆厅,洞深不可测,内有深潭,蝙蝠成群。科学工作者考证这里亦为古人类栖居之洞穴。杏花山、小空山和大空山,三座山相距甚近,形成了一座洪荒时代古猿文化博物馆。
“南召猿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它说明,南阳是中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它填补了中原地区古人类分布的空白,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分布和发展,对古代气候的变化以及中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与依据。
除了旧石器时代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外,南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竟达1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如邓州的太子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淅川的黄楝树遗址、下王岗遗址;西峡老坟岗遗址,内乡皇龙庙遗址;唐河寨茨岗遗址、桐柏陡坡嘴遗址;新野凤凰山遗址、方城平高台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多达776处,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在南阳中心城区周围也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黄山遗址、陆营遗址、新集遗址、八里铺遗址等。至今,在南阳城北10公里处的黄山遗址处,石刀、石斧随处可见。黄山往南8里,就是十里庙遗址。十里庙在南阳市东北5里处。1959年2月在十里庙村东的土丘上,发现圆及椭圆形灰坑10个、灶1个、方形穴居式房基1座。从出土遗物及地层关系看,此处为商代及周代两文化层。在周代文化层中出土有大批的空心细把豆、带鼻罐、矮足厚胎鬲、陶罐、简瓦等,另外还有陶拍子、铜刀、铜簇、骨簪、骨针、卜甲、谷物等遗存。这说明,远古人类在逐渐由南阳的北部山区向南部平原聚居,6000年前已在“宛城”周围形成了较密集的群落。那时的“宛城”,大概还是一片水泽,没有淤积成可以居住的平原,所以,先人们只能居住在“碗”的边沿上。但这里鱼虾丰富,草肥水美,比北部山区的生存条件好多了。
这些新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了从旧石器晚期到夏王朝建立这段时期里,南阳的社会人文状态:氏族部落众多,村落密布,人口稠密,制陶工艺先进,农耕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程走在世界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