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章 对上司说“不”与“是”的奥妙3

(3)适当地替领导“背黑锅”

许多老于世故的人懂得,如果上级把某些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你必须“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级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级却指责你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例如,在某机关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要求各省、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旧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把通知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

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而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甘心为上级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那么,是不是在领导错怪了自己之后,都不要去申辩呢?

当然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上述例子,便可以发现,局长之所以如此责怪主任,主任之所以不能申辩,是因为事关局长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这样,那就另当别论了。这里,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事情与领导本人的工作没有直接联系,而只是涉及到一般工作,特别是与自己的责任直接相联系的话,则可以大胆地进行申辩。

2.如果是一些十分严重的恶性事故,是某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影响的事故,则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据理为自己申辩。这里已经是在情面和技巧的问题。如果你仍然为顾全领导的面子而把苦果往自己肚子里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在涉及到触犯国家法律的事情时,也应该毫不客气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力的申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要为领导或某人掩饰,就只能是害了自己。而且,在法律面前,谁也不可能徇情保护你,也不要寄希望于那些虚假的承诺。

4.如果是某些其他人为了推卸责任而往你身上栽赃,或者是有人对你有意见而故意向领导打小报告,陷害你,那么,你完全可以进行申辩,以有力的事实向领导证明你的能力和忠于职守,并揭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的种种诡计。否则,你只能吃哑巴亏。

在这里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特别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上,被领导错怪了,此时采用“忍”的策略为佳,大可不必去申辩。因为,领导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不出大乱子,希望大家都听他的。如果你为了一点小事便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申辩,以致于给领导造成过多的麻烦,那么尽管你的申辩是正确的,有力的,其客观效果也并不好,反而会使领导讨厌你,认为你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予以申辩,使用的语言和态度如何是十分重要的。对此,除了考虑到当时领导的心情以及领导的性格特点与工作方式以外,非常重要的是,你切不可表现出一种蒙受冤枉的委屈状,而应该表现出一种非常豁达的态度,首先肯定对方也许是无意中错怪了自己,这样,便给对方一个很好的台阶,以便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另外一点是,在申辩过程中,最好是多用事实讲话,用事实证明自己没错,而不要直接地用语言表示自己没有责任。最好是避免在语言中出现“不是我的错”、“我没有责任”等话,以免直接地刺激对方,使对方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4)把握向领导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一个工作群体中,在利益面前,不要逆来顺受,也不要过分谦让,应该大胆地向领导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有很多人因为不会争利而频频“吃亏”。

不会争利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敢争利,甚至连自己应该得到的也不敢开口向领导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给领导造成坏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种是过分争利,利不分大小,斤斤计较,结果整天跟在领导屁股后喋喋不休地讲价钱、要好处,把领导追得很烦。其实,这两者都是不会争利的,争利也有个技巧问题。

常言道:“老实人吃哑巴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我们的祖先总结出的“真经”。在同等条件下,两个同事工作都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较勤恳认真,但在分房时,一个“有苦难言”,对领导只提了一次要求,结果结婚5年,可3口人仍挤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但另一位却三天两头地找领导诉苦,有空就拨拨领导脑子里面分房的这根弦,结果被优先考虑,而他的那位老实巴交的同事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难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吗?

有些人认为向领导要求利益,就肯定要与领导发生冲突,给领导找麻烦,影响两者的关系,于是什么都不敢提,结果往往也是一事无成。干好本职工作是份内的事,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绩越大,应该得到的就越多。

只要你能为领导干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到的利益,他也会满心欢喜。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老实”,领导也不会欣赏你。事实上,从领导艺术上讲,善于驾驭下属的领导也善于把手中的利益作为激发下属的一种手段。可见,下属要求利益与领导把握利益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处理上下关系的互动手段。一个有贡献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为自己争取利益是光明正大的。

那么,怎样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呢?

(1)高度重视工资涨幅和职位升迁

不管怎样说,绝大多数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工资。如果工资的涨幅比同事低,一定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这时,自认没办法的人是自暴自弃。

公司追求的是利润,为了确保追求成功,它会给有较大贡献的员工高额工资。如果你工资涨得不快,这无异于是一个警告:“你的工作能力不行。”增加工资是期待你日后能发挥实力、成功冲向下一个目标。

萨默教授认为:工资水平一般是判断你工作能力高低、再决定升幅之多少的尺度。升幅的高低,不只是工资金额多少的问题,对日后的升迁影响极大。工资升幅高,很容易爬上高位。

碰到工资涨幅低的危机时,要振作精神,拼命努力。等到下一轮涨工资,说不定就能够把上次短少的找回来。经过这种磨练,以后就懂得深思远虑,这是难得的人生经验。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就会被危机消灭。

职位升迁也有同样道理,眼见同事或后辈逐一超过自己,把自己远远抛在后头,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此刻要奋起直追。若被别人超越了,却不自知,终将被淘汰。

每个月的工资虽然都按时到手,可眼见周围的人一个个调升,自己宛若大树生根般纹丝不动,迟迟不见调职令。这是不是危机的表现?

当然是危机的表现。人事的变动蕴含着极重要的意义。为使部门动作保持活泼,不致太过僵化,必须不断地促使新陈代谢。要想成为升迁对象,必须凭着本身的优秀,不断变动工作场所,积累丰富经验,这样通常就会比他人较早地出人头地。

(2)主动提出晋升请求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在通向金字塔顶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竞争。对于同一职位觊觎者众多,因此当你了解到某一职位或更高职位出现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时,就要主动争取,主动出击,把自己的想法或请求及时告诉领导。即使上级已经有了指定的候选人,如果这位候选人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你时,你更应该积极主动争取,过分的谦让可能会堵死你的晋升之路。

当然,下级向上级提出请求时应讲究方式,不能简单化。宜明则明,宜暗则暗,宜迂则迂,这要根据你上级的性格、你与上级以及同事的关系等因素而定。

(3)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请求要适当

一个人如果能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兴趣完全一致的工作岗位,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命运往往跟人过不去。人们在社会分工中,往往被安排在某个不甚理想的工作岗位。例如,有人想干电工,却分到了机床边;有人想开汽车,却来到锅炉旁……面对这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人们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取向,而不能一味迁就社会,将就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主动找领导谈谈,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要求。当然,在提出类似的请求时,最好是先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然后再作决定。

(4)争取利益要把握住火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领导在交代重要任务时常常利用承诺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下属而言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领导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实、稳定。如果领导在交代任务时忘记了承诺或不好做出承诺,你应该提前要求你应该得到的,这不是什么趁火打劫,领导也较容易接受。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战功卓著的大将,他协助秦始皇消灭晋王,赶走燕王,并数破楚军,但秦始皇对他疑心重重,怕他功高震主,因而在攻打楚军时有意重用李信将军。后来,王翦称病告老还乡。李信在与楚军交战时受挫,秦始皇也只好放下架子赶到王翦面前谢罪并请他出山。王翦率兵60万出战,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一方面表示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对王翦掌握重权的顾虑。于是,王翦在出发前,向始皇请求许多田宅园池。始皇问:“将军就要走了,为何忧虑贫穷呢?”王翦说:“作为君王的将军,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时,我得及时请求点好处为子孙造福。”始皇见王翦如此坦诚可爱,觉得放心不少,开怀大笑。王翦到了边关,又5次派人回都请求良田。有人觉得这样不妥,便问:“将军这样强请硬求未免太过分了吧。”王翦深谋远虑地说:“不然,秦王粗鄙而不信任人,现在倾全秦国的士兵而委任于我一人,我不多示田宅为子孙谋基业来巩固自己,反而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吗?”

王翦不愧为智勇双全的大将,于外于内都是八面玲珑。在接受重大任务前,当面向领导请求自己应该得到的,既表明你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坦诚地要求了利益,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全力以赴,至少在领导心目中能造成一种真实的印象。

(5)争取利益要把握好“度”

有些人向领导提要求不注意把握分寸,往往要求很高,引起领导的反感,招致“讲价钱”、“干了多少事”的奚落。依照经验,在竞取利益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a.不争小利。不为蝇头小利伤心动气,略显宽广胸怀、大将风度,在领导心目中形成“甘于吃亏”、“会吃亏”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坚持忍让为先。

B.按“值”论价,等价交换。最简单的例子,如你拉到10万元赞助费或为单位创利100万元,你要按事先谈好的“提成”比例索取报酬,不能扩大要求,也不要让领导削减对你的奖励。

c.夸大困难,允许领导打折扣。“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是对付一些喜欢打折扣的领导的方法。有时你把困难说小了,领导可能给你记功小,给你的好处也少。因此,要学会充分“发掘”困难,善于向领导表露困难,要求利益时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实际想得到的多一些,给领导一些“余地”,不给人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的想法。比如提住房要求,按某人的资格和条件,可以要求两室一厅的楼房。而他很实在,没把困难充分说出来,不多不少地提了两室一厅的要求,结果领导把两室一厅的房子优先分给“困难大,要求强烈”的人,只给他分一室一厅。所以夸大困难和要求实在是一种必要的办事策略,关键问题是要把握住关键时机。

8、与上司交往说“不”的奥妙

人是复杂的,环境也是复杂的。下属与上司交往说“不”的分寸也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对环境和场合,都必须灵活变通掌握说“不”的分寸尺码。变通是分寸之“尺”的投影,“尺”的长短是有一定规制的,但其投影却可以随着不同的光线角度而灵活变通自己的长短,这就是“分寸”的奥妙。当然,与上司交往,这种奥妙还有许多,下面所介绍的说“不”的分寸,只要认真体悟,就会大有教益。

(1)不卑不亢

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老板的批评。不要唯唯喏喏,卑躬屈膝。如果你自己承认自己窝囊无能,老板会更觉得你窝囊无能,如果你自己承认自己“很愚蠢”,他更会觉得你真的愚蠢;也不要面带不悦的怒气。要记住,老板往往都自以为是,即使是他错了也是如此;更不要表现得毫不在意,因为你毫不在意,老板会认为你对他不尊重而刺伤他的自尊心。正确对待老板批评的态度是以诚恳坚定的语气,坦诚地表示这是一个错误,并愿意改正;或者老板有不妥之处,你可以私下里表明你的看法,而不让老板当众难堪,让他认为你只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从而对你比较满意。

不要没话找话。不论你出于何种目的,在老板面前罗罗唆唆,都会使他厌烦。也不要主动跟老板讲你的私事,毕竟能和下属成为好朋友的老板少之又少。

当老板粗暴地批评和指责你时,具体讲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马上反驳或愤愤离开。

(2)不中途打断老板的话,为自己辩解。

(3)不要表现出漫不经心或不屑于顾。

(4)不文过饰非嫁祸于人。

(5)不故意嘲笑对方。

(6)不用刻薄的含沙射影的语言给老板某种暗示。

(7)不对老板进行反批评。

(8)不转移话题假装没听懂对方的话。

(9)不故作姿态虚情假意。

(10)不恢心丧气影响工作。

(2)旁敲侧击

在决策的过程中,老板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使之改正:

(1)让老板自己动摇信心。例如可以说:“您真敢冒险!”或者“哇!您真是勇敢。”语气里带上点怀疑,比直接说:“你的计划太冒险。”要好得多。

(2)不要怪老板而要怪客观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势变化太快,您的计划一定会大获成功。”

(3)先恭维,后出招,跟老板说:“换成我还真想不出您的办法来,我原来想……”表面上说老板比你聪明,经验丰富,实际上达到说出你自己想法的目的,老板也许听了会动心。

(4)寻问老板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或许老板反问你有什么想法,也可能老板会产生一些新的构想,而看起来,这一切也是他想出来的。

(5)请老板把他的想法解释一下,在解释的过程中,他可能不等你提出来,自己就察觉有漏洞。

(6)采用假设性暗示,例如“如果这种产品销路不好怎么办?”这样说得不过火,又能使老板重新考虑。

(3)恰当地表达自己

当你无心犯下错误时,你应该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1)不要连连道歉,这样使人心烦也显得虚伪,只要诚恳地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

(2)感到气愤时别开口,在气头上说的话往往造成不良后果,特别是在上司面前难以挽回。

(3)请教上司应该怎样纠正错误,他受到了尊重一般火气会慢慢平息。

(4)提出你自己的改进意见,表明你的态度。

(5)勤奋,无论哪个上司都喜欢勤奋的下属。

(6)对工作全面了解,不论哪个环节都能胜任。

(7)主动做事以引起上司注意。

(8)让上司知道你很愿意学习新东西,对上司分派给你的新任务,不要因为不熟悉而拒绝。

(4)不失时机

当你知道有某种机会在等待你时,你应该努力争取——

(1)要能屈能伸,当上司认为你不适合承担某项重任或负责某项重大计划时,不可负气不可泄气,毕竟职务晋升是不能一步登天的。

(2)营造能担大任的气势,做好份内的工作,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记录,显示你有能力,工作态度积极进取。让上司认为你做这份工作能力有余,有机会时自然就会优先考虑提拔你。

(3)你工作的单位出现交接、撤换、合并等变化时,正是晋升的大好时机,这时你应该表露你的意愿,想办法争取你看好的职位。

(4)大胆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把你的计划面呈上司或其它核心人物。通常可行而又有益的计划接受率还是很高的,这时你可以要求上司充分授权给自己执行这项计划。

(5)见微知著。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