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惟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1.性情中人难做事
性情中人多以自我感性为出发点去做事,当所遇之事与自己的性情相抵触时,他们往往不能忍受,这样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失败。性情中人往往也分不清“应该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的先后缓急,因一时的冲动、欠考虑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艾森豪威尔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以成就任何大业。”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达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才能做到。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自己、克服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吃力。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锋相对”。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在法国有这样一则故事: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儿,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4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做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谩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对方的脚,或一句话说的不当。在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许多本就是小事一桩——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保护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又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就试试曾是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性情中人,做事容易一意孤行,不做应该做的事,自己想什么就做什么,以致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伤害。
性情中人做事不经过缜密思考,想做的事永远放在第一位,以致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2.做事要有条理和秩序
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做事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他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但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熬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时间,就没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这么说来,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为猴子会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于是它就没有希望尝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合适的机会到来。
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不会有好结果。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连最起码的等待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和猴子也没有什么两样。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一种是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儿,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迫。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一种人与上述那种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的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的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的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很大,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的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觉得不好吃。相反地,如果尽煎一面,不加翻动,将粘住锅底或者烧焦。
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不仅是烹调需要秘诀,就是做一切事都得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将能力做更大的发挥。
做事没有条理、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好的成就。
3.保持头脑清醒,莫让情绪左右
餐桌上,七八个汉子为打开一个恼人的酒瓶塞几乎败了酒兴。
经过他们轮流折腾,现在那个软木塞非但起不出,反而朝瓶内陷下去半厘米。有人提出应该用剪刀挑,有人则否定,认为木质疏松,不易成功;有人提出最好用一只螺丝钉旋进木塞,然后用力拔出,还是有人否定,认为即使稍微朝下用点儿力木塞也会掉进瓶内;又有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锥子对着木塞朝瓶颈壁的方向用劲插入,然后可望将木塞随锥子一起拔出,大家说主意虽好,可惜眼前找不到这种家伙。
再次折腾的结果是软木塞没有取出,却掉进了酒瓶内。汉子们在一片惋惜中发现了事情的结果——酒能倒出来了。
在走了许多弯路之后,人们往往发现原来最不愿意走的那条路竟是最好的路。这个世界上,最清醒的人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自己不能选择自己的路,岂不是一种悲哀吗?
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由自己来决定,一味顺从终究会迷失自我!信不信由你!
而且,这则故事还蕴含着另外一个意思,即人们做事情应该有变通的意识,不应该被静止的观点所束缚。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喝到瓶子里的酒,也就是说,只要把酒能倒出来就行了,至于怎么个倒法,就大可不必局限于“拔开瓶塞”这一固定的思维了。世界万物皆动,没有什么绝对静止的东西,如果用“刻舟求剑”的思维去对待这个运动的世界,那么这就是一种迂腐。
情绪是自己的,控制好它,会为你带来无穷益处。
有的人,你不能说他懒惰,可是他却一事无成,原因是什么呢?他分不清什么是人生的重点,找不出他的目标所在。其实,人生就好比打仗,每个人的兵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战线拉得太大,兵力过于分散,那么他就没办法发动有杀伤力的进攻。相反,虽然你的兵力不多,只要能够集中兵力,把劲往一处使,堡垒还是可以一个一个地击破的。
依个人喜好、依个人情绪做事,只会事倍功半。
4.把握机遇,做该做的事
头脑灵活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国外的一些企业,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热衷于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引起媒体的关注。企业善于借这类事件的影响,借新闻记者的口和笔名扬四方,扩大产品销量。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的产品一度滞销,公司为此十分担忧。正在这时,一群鸽子飞进了公司总部大楼的一间空房子里。公司有关人员顿生灵感,下令关闭门窗,不让一羽飞去。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派人前来救援,并电告各新闻机构。果然新闻界被惊动了。电视台、电台、报社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从小心翼翼地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受到保护为止,前后共花了3天时间。
3天之中,新闻媒介做了一系列绘声绘色的报道。其结果,该公司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所经营的碳化钙也转而畅销起来。
试想,如果该公司的有关人员头脑不灵活的话,怎么能利用这飞来的大好机会?只能看着鸽子和机遇悄悄地飞来,又默默地飞走。
100多年前,有位叫莱维·施特劳斯的犹太人到美国旧金山去经商。除了别的商品,他还带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帐篷之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船,除了帆布,其他货物都一售而空。一针一线都需从外面进口的旧金山人需求之旺给莱维留下深刻印象。下船后,莱维带着帆布开始了他的“淘金”历程。和一位挖金的矿工迎面而遇,此人抱怨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帐篷而是挖金时经磨耐穿的裤子。头脑灵活的莱维一点儿也不含糊,随即和那位矿工一起到裁缝店,用随身带的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亦即今日十分时髦的牛仔裤的鼻祖。那位矿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大量订货单迅即而来。
矿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裤子,而莱维手头只有做帐篷的帆布。如果莱维的头脑不灵活,他就只会后悔自己带错了商品,而失去这次绝好的赚钱机会。这正表明了犹太人经商方面的精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机会总是和有准备、有头脑的人相遇。
所以说,你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烧开水后的壶盖跳动这些似乎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因此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就要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奇之奇。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非常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看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水也会洒出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儿弄湿了茶碟时,茶杯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他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求得一种求算摩擦的方法——倾斜法,他因此获得了意外惊喜。
富尔顿10岁时,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划船钓鱼。富尔顿坐在船舷上,他的两只脚不经意地在水里来回踢着。不知什么时候,船缆松了扣,小船漂走了。富尔顿没有忽视这种生活中的小事,他发现自己的两只脚起了船桨的作用。富尔顿长大以后,经过刻苦地学习和研究,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轮船。
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菌能抑制住葡萄球菌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不以为然,而坐失良机。
可见,头脑灵活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每个人各个时机应该做什么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就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
5.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选择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塔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格罗塔斯心里十分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地中海海滨。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是一个无人看守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当地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一份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条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塔斯让人按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有什么样的环境,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因地制宜,你的学习才是最适合于你自己的,也是最成功的。
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一个人更是如此,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要一味追求完美,否则会弄巧成拙。
不懂的就要学,只有学了才会懂,也只有懂了才会用,用过后,你才会适应。
格罗塔斯的这一杰作,颇与我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暗合。世上万事万物,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其自然。所以说,做什么事情总有它自身的规律,师法自然,按照事物的自身规律来,而不要人为地去勉强、去破坏。同时,格罗塔斯的设计又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绝不能生搬硬套。
做事应该客观,万事万物不会因你而改变,只有你因自然界及整个社会而改变才能探索出一条人生的成功之路。
6.面临民族利益,放弃个人喜好
事情大小,有轻有重,是放弃西瓜拣芝麻,还是丢掉芝麻拣西瓜,这既可能涉及自身的利益,又涉及他人及整体大局的利益。所以在这样取舍两难的选择之间,就应该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尽量采用舍小取大、弃轻取重的处理原则。这样,虽然丢掉了小利,但所换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义。
蔺相如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他本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后来一跃成为赵国的上卿。
廉颇是赵国上卿,多有战功,威震诸侯。蔺相如却后来居上,使廉颇很恼火,他想,我乃赵国之大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你蔺相如不过运用三寸不烂之舌,竟位居我上,实在令人接受不了。他气愤地说:“我见相如,必辱之。”从此以后,每逢上朝时,蔺相如为了避免与廉颇争先后,总是称病不往。
有一次蔺相如和门客一起出门,老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连忙让手下人回转车子躲避开。门客见状,对蔺相如说:“我们跟随先生,不过是仰慕先生的高风亮节。现在,您和廉颇将军地位相同,而您见了他就像老鼠见猫一样,就是一般人这样做也太丢身份了,何况一个身为将相的人呢!连我们跟着先生也觉得丢人。”蔺相如问:“你们嫌我胆小,你们说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答道:“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既是秦王厉害,我都在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难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却单单怕廉将军吗?”蔺相如接着说:“我想强秦不敢发兵攻打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位。如果我们二人争闹起来,势必不能并存。我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利益放在前头,把个人的事放在后头啊!”门客恍然大悟。廉颇闻之,深感内疚,于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演出了一幕千古流芳的“将相和”。
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流芳,就在于他能忍小辱而顾全国家大义,对事情的分量把握得好。赵国之所以不被他国欺负,就是因为有将相二人的威势。
把握好处理事情的分量,不仅利于个人关系,对集体、对国家也是幸莫大焉。
7.喜欢不一定先做,
这是成熟与理智的选择喜欢不一定拥有,喜欢做的事也并不一定先做!
爱是我们生命的重要部分,爱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智。当你面对所喜欢的人,一定要认真叩问自己的心灵,是否要把喜欢转化为拥有。
有则电器广告,广告语是“我喜欢,我拥有”。
喜欢进而拥有,该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吧。然而,喜欢就一定拥有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着许许多多的喜欢。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喜欢都必须和能够变为拥有。这正如你看到一件喜欢的衣服,或许它的价格超出了你的经济能力,或许你只是喜欢它的某一方面而非全部,又或许它真的是很好,但穿在你身上却未必合适……
在爱的世界里,喜欢而不去拥有,有三种含义:
一种是喜欢而不能拥有。喜欢一个人,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拥有。当你确信你的这一判断时,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去试图达到拥有的地步。那样做不但会带来不能拥有的痛苦,而且会失去喜欢所带给你的快乐。
第二种是喜欢而不想拥有。喜欢一个人,许多时候会是一种瞬间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并不实际,或者你喜欢的仅仅是他(她)的某一方面而非全部。若是这样,就不要迈向拥有,因为这样的拥有不是幸福而是负担。
第三种是喜欢而不应拥有。喜欢一个人,你却不能给予他(她)最需要的东西,例如你生性是个喜欢漂泊的人,不能给对方长久的稳定感,而稳定感又恰是对方所希望得到的,那么就不要去拥有这份爱。你应在心灵深处珍藏起你的喜欢,期待着那个能给对方一生一世幸福的人出现,并默默为他们祝福,这是高尚的爱的境界。
在许多时候,我们选择喜欢而不拥有。喜欢而不拥有,你可以收获体会你“喜欢”的愉悦,而省却许多烦恼与痛苦,可以升华你的心灵,你会拥有一份灿烂而明朗的心情。
爱是我们生命的重要部分,爱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智。当你面对所喜欢的人,一定要认真叩问自己的心灵,是否要把喜欢转化为拥有。做事何尝不是如此?你喜欢做的事并不一定要去做或放在首要位置,面对各种无奈,也许喜欢也只能克制。在很多时候,喜欢而不拥有,才是成熟与明智的选择,才是快乐与幸福的源泉。
喜欢做的事不去做,面对现实,选择该做的事是一种成熟的美!
8.别让偏激成为做事障碍
偏激、执拗会阻碍人的视听,影响人的判断,容易使人走向极端,从而酿成大错,做事无功而败。成功者往往有主见、有头脑,遇到问题时,不随人俯仰,不固执己见,能够冷静客观地做出分析与判断,这也是高调做事的风格。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事过程中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如果有了这种毛病,却不加以克制与改正,不仅会把自己推到进退两难的境地,也会错过一些成功做事的良机。
三国时代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刘备委重托与他,让他留守荆州,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时,关羽愤然回绝:“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他仅凭一己之见,粉碎了这个吴蜀强化关系的好机会,结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双方刀兵相见,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身亡。
其实,孙权前来求婚,关羽可以直接说明是否同意,没有必要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来处理关系全局的大事。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三国历史也有改写的可能。
关羽不但蔑视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他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至于当他陷入绝境时,无人救援。
关羽之败,虽不仅仅在于偏执,但是他的这一性格使他在做出一些决策时,被遮住了双眼,而且,在面临困难时也失去了大家的支持。
由于偏激,有些人在做事过程中,既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目空一切、骄傲自大、顽固不化,甚至千方百计地诋毁、贬损别人,或者对人冷嘲热讽,借压他人来抬高自己。
高调做事,最忌意气用事,但是偏激的人却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由于偏激,所以行动起来往往会我行我素,主观武断。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日常生活中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偏激的人看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一些善意的规劝和合理的商讨一概不听不理。这种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却不去努力争取,结果总是在错过机会后叹息不已。根据性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而一败涂地!
偏激是一个人做事的致命伤,不仅会阻碍人们的视听,也会影响其判断。做事的艺术在于,能够不受外界困扰,正确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以最为明智的决断来指导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