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有一条原则不变:完成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成功的人往往能把想做的事做得最好,因为兴趣最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当然前提是他们已经把该做的事做到了极致!
1.做完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医院的五官科诊室里同时来了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如此表示。
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留下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却住了下来。甲的计划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城楼;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亲临实地听一次《二泉映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生命的清单后面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想。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城楼,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病人”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于是打电话去问甲的病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他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个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但是,想做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做的事完成了才能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机会成熟后做自己想做且喜欢做的事,会使人升华到另外一个境界。
2.朝着喜欢的方向走
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做完该做的事后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知道自己已经走错方向时,就要及时地掉转头,朝正确的方向走,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如果明知错了还要继续走,最终会一败涂地。
每天有许多事可做,但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一定要做你最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是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有一位机械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他已经学了二十几年的机械,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工作,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不喜欢,却无法抛开累积20多年的机械专业知识。
他想改变,但又甩不掉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
这是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是令人兴奋的,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要让自己更有自信,要让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们就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采取更好的行动。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讲过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人,多半都在做他们讨厌的工作,却又必须逼迫自己把事情做到最好。
他们经常失去动力,时常遇到事业的瓶颈而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却还是照着一般的生活方式在进行,凡事没有进展,原地踏步,这些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其实,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只需要把自己认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一位颇有名气的心理学专家,在叙说自己最终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的经历时这样说:
运动和数学一直是罗克很喜欢做的两件事。
从小到大,罗克一直是运动健将,不仅担任过体育股长和篮球、乒乓球队长,也是校田径队的杰出运动员,罗克曾经想过要如何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也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好的网球手。
罗克不断地问自己:这些真的是罗克自己想要的吗?罗克愿意把运动当成自己一辈子的终生事业吗?
后来罗克告诉自己:靠体力过生活,并不是罗克真正喜欢过的生活,虽然罗克非常喜欢运动。
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罗克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他也曾经想过要当一位数学教授。
决定要做这件事之前,罗克列出一张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表,他告诉自己:
(1)时间一定是由他自己掌握。
(2)要能不断地接触人,因为他喜欢人群。
(3)必定对社会有所贡献。
(4)可以环游世界。
(5)必须能够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6)必须能够不断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可以跟一些成功的朋友交往。
(7)收入的状况可以由他的努力来控制。
罗克发现,当一位数学教授,并不能达到他理想的工作条件,于是,他又开始寻找另一个可以当成他终生事业的工作。
17岁的时候,罗克接触了汽车销售业,因为他很喜欢车,他想自己应该可以做得不错。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之后,他发现这个行业有非常大的特色,但是他的个性似乎并不适合,于是,他又转行了。
从16岁到21岁,罗克陆陆续续换了18种不同的工作,可是每次换工作之前,他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直到他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
后来罗克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很热心,很喜欢帮助别人,同学数学不会,他很喜欢辅导他;别人篮球打得不好,他会自告奋勇过去教他。
因为罗克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别人一定也做得到。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罗克参加了一个激发心灵潜力的课程,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罗克发现,自己上了那么多的课程,学习了那么多的资讯,却没有任何一个课程比得上他的老师安东尼·罗宾在短短的课时当中所分享给他的那么多。
罗克想,假如他以后也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对人们有帮助的资讯,不管用何种渠道,书籍也好,录音带也好,或是录像带也好,都能够分享给想要获得这些资讯的人,那该有多好!罗克发现,这个工作完全符合他所列出来的各种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当他了解到这些以后,他知道,这就是他毕业所寻找的方向。
罗克曾经听他的老师这样说过:“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都很好,但是,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比他目前所做的更有意义。”因为,他可以藉由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
这句话让罗克决定一辈子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了七八年的坚持,他终于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让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体的帮助。
不管是在心灵的重整,或是自信心的培养,或是业绩上的突破,或是管理思想的一些转变,它们都有非常显著的改变。
以前,罗克一直把赚钱当成非常重要的目标,后来他才发现,赚钱并不是全部,也不是绝对。
赚钱固然重要,但是,罗克现在一心一意只想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提高工作品质,如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来帮助更多的人以及想要更上一层楼的伙伴们。
每当罗克发现,一个人不再自我成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时候,他就为他感到非常可悲。
因为,连世界最顶尖的人,都还是那么谦虚、那么努力地想成长,他们已经是全世界最棒的,却还在不断地学习如何再进步。世界顶尖的人士,一定有他们拯救自己的方法和道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他们是如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他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在他们还没有成功之前,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努力?当他们面临失败和巨大挑战的时候,又是如何坚持到底的?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到最好。
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完成该做的事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知道自己已经走错方向时,就要及时地掉转头,朝正确的方向走,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如果明知错了还要继续走,最终会一败涂地。
3.营造美妙生活,
在富有情趣中享受幸福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惊天动地的事情的。你要在这个世界上坦然而祥和地生活一辈子,应该怎么办?那么,去真心实意地做好这些事。这些细枝末节,积累会造就一个心境平和、性情温良、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人在他的记者生涯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准则,而这套准则使他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他没有把它理解成老年人的智慧,而把这套准则看成是自己的栏杆。他是这样讲述的:
“帮助别人也使你快乐。在华盛顿时的一个雨夜,珍妮,我结婚三周的妻子,突然宣布,她要带我到本地的游泳训练班学游泳。我说,珍妮,你不知道我曾经还做过游泳教练吗?珍妮笑着说,当然知道,我就是想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游泳指导。原来珍妮和其他人拟订了一个社区计划,计划中包括要帮助不会水的孩子们都浮起来。”
“这次给孩子们当游泳教练的经历我始终没有忘记。当孩子们最终发现水可以把他们托起来时所发出的欢乐而清脆的笑声使我感到了这世界上最纯真的快乐。”
“懂得在工作中自我调整。我作为记者的第一次重要任务是写一系列有关学校教育问题的文章。我从丹尼斯到西弗吉尼亚,从阿尔巴马到爱荷华,努力地收集事实、评论、资料、剪辑。但当我在打字机前坐下时,我发现我不得不再花许多时间去寻找我所需要的材料。显然,我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做好一个记者的技巧。最后,我经过不断地自我调整学会了在索引卡片上记下我每天听到看到的要点和精华。然后,再根据我自己设计的序列,对这些要点和精华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我用起这些资料来就得心应手了。只要你善于在工作中学会自我调整,那么工作就会造就你,你也会在工作中得到许多乐趣。”
“‘像树一样慢慢生长。’丹麦诗人海茵所写的这句话包含了很大的智慧,没有人会反对进步,然而,你所追求的进步应该是成熟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也应该是挫折和错误积累的结果。如果你想制造你所希望的进步,那么,你只能得到难以下咽的苦果。像树一样慢慢生长,最终,会给予你真正和持久的成功。”
“我很清楚地记得,在我14岁那年,1944年10月下旬的一个寒冷的夜晚,我独自一个人来到波士顿枫林公园。一辆敞篷车缓缓开过公园的草坪,一个穿着灰色大衣、个子高高的人从车子后站起来,这时候公园里的人都发现,他就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所有的人都高声欢呼起来,我真是喜出望外,我从来没有这样近的见到过罗斯福总统。”
“我因为被母亲因不明真相而责怪后独自来到公园,然而却十分意外地见到了我崇敬的罗斯福总统。总统慈祥而威严的面容,以及他在举手投足中表现的坚定的信念,深深地打动了我。顿时,我觉得我的不快是那样微不足道。”
“在枫林公园露面,是罗斯福总统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我很幸运地见到了他,从此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我去为公正和正义而奋斗。”
“后来,我见到过罗斯福之后的每一位总统。但是,在枫林公园的那次却是我终生难忘的。”
“我想,如果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你不妨去公园或是去一些环境好的地方散散心,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有意外的收获。”
“最近,7月4日,我外出时,正好遇到独立日舰队游行。舰队游行的气势是宏大的,它对人的心灵有一种震撼的作用。我想起了林肯总统的那段有名的训词:我相信,在这世界上只有公正和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和丑陋。”
“傍晚,我回到了家。因为觉得有些累,所以就只在电视里观看焰火晚会。在现场经历的情感波动完全地消失了。所以,我以后一直会后悔为什么自己不到现场去看焰火晚会。可以想象,和数以万计的狂热的群众共同欢庆节日,会有一种怎样强烈的感受。人是需要有一些强烈的感受的,这就像给电器充电一样,它会使你有活力感,它也会把你和你的外部世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
“我想我应该告诉你,凭我的经验,无论何时,只要你能够,都应努力去做一个目击者,身临其境和隔岸相望完全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只要你坐在电视机前,你就可以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恰恰相反,你在获得一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会失去一些很珍贵的东西。在身临其境时,一种现实感和历史感交织在一起的强烈感受是任何时候都无从获取的。加强你的参与感,不要仅仅做一个旁观者。”
“最后我的建议可能被认为是细枝末节和老生常谈。我再建议,保持高雅举止,保持对别人应有的关怀和礼节,并养成经常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些都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折射。”
一张对朋友表示感谢的便条;在朋友遇到不幸时对朋友的慰问;开着汽车,盛装出行,去参加朋友的一次婚礼。这些都是你力所能及的。同样,你的朋友也会力所能及地给予你热情和关怀。
这些或许都是一些小事,或许不是所有的人都以为这些事是必要的。但是,以他的生活经历,他明白,没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了。这些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是你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证,也是你的朋友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证。
寻找到想要做的事,为自己造就生活的栏杆。
4.选我喜欢,爱我所选
众所周知,DOS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的著名产品,而这个公司的创办人兼大股东,便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脑神童比尔·盖茨,也是全球人都知晓的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从小就很聪明,喜欢动脑筋。教过他的老师说,他的同学们都还在为某一习题皱眉头的时候,他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习题,并开心地玩了好大一会儿了。其他人即使再努力,盖茨的成绩仍远远在他们的前面。
13岁他便开始玩电脑,中学时,他刚刚16岁,别的孩子都仍然在为考试忙碌的时候,盖茨已创立了他的第一个企业——“交通管理资料库”。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西雅图郊区有个小城叫雷克塞德,盖茨在这里签了他平生第一份合同,任务是设计该市的交通信息系统。他自己设计了一套记录交通状况的电脑软件,用这个电脑软件分析雷克塞德的交通系统,效果很好。
人们用赞许的口气和惊讶的表情谈论着这个还在读中学的孩子:“神童,简直是个完完全全的神童!”于是“电脑神童”这个特殊而肯定的名字便成了他的称呼。
中学时代,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脑旁度过的,学习功课成了他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可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也许是因为他具有特别的天赋和超人的才气。
就这样,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他的兴趣依然是在电脑上,他主攻的也是电脑。因为勤奋而执著,聪明而能干,他成了那个年级最出色的学生,并且学习成绩也是历年来最出色的。
正当其他人都带着殷切的期望注视着这个学生的时候,1975年,19岁的盖茨带着对未来电脑的憧憬,毅然决定辍学,离开哈佛大学去创业。他与一位电脑怪杰保罗·艾伦合作,成立一家名为“微软”的电脑软件公司。
很多人都被他的举动震惊了,那么好的成绩,如此高的天赋,一流的大学和绝好的条件,是一个多么好的发展机会啊!可是他中途辍学,开办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小公司,弄不好就会鸡飞蛋打,既得不到事业,也无法再完成学业。
可是,他从小就是个主观意志特别强烈的人,超人的智慧和别人的掌声使他又多了几分自信和自负。他渴望成功,他渴望拼搏,他不怕流汗,希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
他这样做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对整个时代与社会和电脑发展有清醒认识的。他认为,电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电脑便没有生命力。他从中学到大学学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将来的实践,与其在学校里安静地学习,不如在缤纷而热闹的世界里创建自己的公司,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电脑天才。同时,他清晰地看到,那时私人电脑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而前景一定是不可估量的。他确信:将来每个家庭、每张桌面都会有电脑。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全力以赴,善待自己的选择,才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