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和同事相处在一起。这期间,工作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情感上既要发展友谊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更要掌握说话的尺度,拿捏好说话的分寸。
同事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与同事相处,讲究应酬的哲学。终日正襟危坐,严肃、客气,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不易交往;太近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容易让别人说闲话,也容易让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团体,动机不良。说来说去,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好。
杰克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原地踏步。因此大家在一起时,杰克总觉得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杰克原本就是个“草包”,原来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杰克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他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
公事上,杰克“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属,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缘的就当作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属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这样一来,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杰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聪明的人都不喧宾夺主,但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份内事”之类的话。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同事们聚在一起难免扯东道西,偶尔加入谈笑一些单位以外的轶闻趣事,倒也无伤大雅,但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团体也同样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众多同事中,难免会有一两个特别投缘,私下里成了好友无可厚非,但是无论自己的职位比这位同事兼好友高还是低,都不能因为两人关系,就加以偏袒。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永远做不了大事。
同事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应出手相援,有时也要有所不为,这就看你要帮对方什么忙。不分是非,没有分寸的简单帮忙是不可取的。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同事之交,乃君子之交也。君子之交,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比较好。
放低姿态让同事产生优越感
我们必须和同事共同生存,而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你比他优秀。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随大溜,而不能过分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用职场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宁可与人共醉,不可独自清醒。
同事之间产生嫉妒很常见,比如,“他的条件不见得比我好,可凭什么爬到我上面去?”“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比我好,可是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换句话说,如果你升官了、受到上司的肯定或奖赏、获得某种荣誉,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事中的某一位或多位嫉妒。
有些人嫉妒只是发发牢骚,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靠拍马屁爬上去”之类的话。有些人却会把嫉妒放在心里,寻找机会开始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办公室里的敌意呢?
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处处表现得虚心、容易满足,采取谦让的姿态。即使你的事业像坐直升机一样,步步高升,请仍然保持与旧同事的关系,抽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聚聚。谈话时不能自翻成功史,即使别人阿谀一番,也当是耳边风好了,或者索性说:“那绝非我的功劳,老板对我也是太好了。”或“多谢你的夸奖了,其实要更加努力,才能胜任此职。”
嫉妒容易演变成偏见,同事一旦对你有了偏见,来日做起事来,屏障肯定更多,对你会很不利。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不少人勤于制造高帽,往“目标物”头上送。你越张扬,就越容易成为“目标物”。所以,凡事都应该有所保留,婉转地多谢对方的褒奖:“谢谢你的欣赏和鼓励,我可受之有愧。”
面对夸奖,最佳的办法是全数承受对方的夸奖,却将功劳归于整个部门:“多谢过奖,这个计划得以顺利完成,也正是我们部门各位同事通力合作的成果,值得庆祝!”
热忱待人,富幽默感的人,深得同事们的爱戴。可是,一旦到了“盲目”热情的地步,就会带来隐忧。人人对你热情有加,相比之下,必然有人受到冷落。受冷落者,滋味一定不好受,追根究底,多少会迁怒于你。或许,在私下里,他们已经不约而同地对你有攻击之意,这就大大不妙,因为这样在工作上会造成颇多阻力。更不利的是,连上司也瞧不顺眼,大概是怕你深得人心,将他比了下去,对他造成威胁。
因此,当你一朝得意时,你应该注意两件事。
先看看同单位之中有无比你资深、条件比你好的人落在后面?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对你产生嫉妒。再观察同事们对你的“得意”在情绪上产生的变化,以便得知谁有可能嫉妒。一般来说,心里有了嫉妒的人,在言行上都会有些异常,不可能掩饰得毫无痕迹,只要稍微用心,这种“异常”很容易发现。
而在注意这两件事的同时,你不要凸显你的得意,以免刺激他人,或是激起本来不嫉妒的人的嫉妒。做出让步的姿态,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居功自傲,这样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你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显露自己无伤大雅的短处,如不善于唱歌等等。这样,嫉妒你的人的心中会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满足感。
与心有嫉妒的人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配合,当然,也要提示、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消除他的嫉妒。
做个受同事欢迎的沟通能手
在职场中,只要你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同事,同时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离赢得好人缘也就不远了,工作便也成了一件让人快乐的事了。
下面是与同事沟通的过程中,使你更受同事欢迎的几点建议:
1.与同事分享功劳
即使你凭一己之力得来的成果,也不可独占,要让那些属于同一部门,曾经协助过你的同事一起来分享这份荣耀。别担心你所扮演的角色会被人遗忘,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在上司看得清清楚楚。相对的,如果大大方方的和同事分享功劳,一方面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另一方面上司也会认为你很懂得搞好人际关系,而给你更高的评价。
2.对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帮助
新到的同事对工作还不熟悉,很想得到大家的指点。这时,我们若能伸出援助之手,往往会让他们打心眼里感激,并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主动地配合和帮助你。
3.乐于从老同事那里吸取经验
那些比你先来的同事,相对来说会比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有机会时我们不妨聆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少走弯路,更会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4.寻找共同兴趣
你不妨多找些与同事相近的爱好和乐趣,邀他们一起行动,共同分享,并借此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亲密,这不仅让你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放松,稀释内心的压力,更有助于培养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5.让乐观和幽默使自己变得可爱
乐观和幽默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更能营造一种亲近的人际氛围,并且有助于你自己和他人变得轻松,消除了工作中的劳累。在乏味的工作当中,适度的表现一下你的乐观和幽默,你在大家的眼里的形象就会变得可爱,容易让人亲近。
6.学会安慰和鼓励同事
俗话说危难显真情。如果同事自己或者家中遇到什么不幸,工作情绪非常低落时,往往最需要人的安慰和鼓励。这时,你应该学会安慰和鼓励同事,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分担痛苦。
7.学会成人之美
真心对待同事也体现在“褒”和“贬”上。例如在公司举行的总结会上,恰如其分地夸奖同事的特长和优点,在公司中树立他的威信;如果发现同事的缺点,应该在与他单独相处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帮助他完善自己。
8.不能冷淡同事的热情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或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能积极参与。
9.外出要与同事打招呼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
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用非语言增强交流的感染力
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对对方的印象,95%取决于非语言因素,即双方的行为、举止、眼神、神态及某些有特点的动作等,只有5%由双方的言语因素决定。这就要求交往者缩短彼此在空间上的距离,以利于非语言因素的表达。
体态是静的非语言行为表现。据美国学者伯德惠斯·戴尔等人研究:“光是人的脸部,就能做出大约二十五万种不同的表情。”许多专家学者在归纳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行为的表现形式至少有如下两种类型:
静态无声的体态行为
研究表明,即使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身体本身仍可用不同的方式“说话”。
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总比站着的时候多。去同事家做客或去其它单位办事,落座的时候,不要把身体深深地陷在沙发里而仰面朝天与人谈话,免得引人反感。
人们所说的:“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说,站着的时候,重心要稳。与同事交谈,站的时候,千万不要叉开腿,也不要放松四肢,否则会给同事留下性格不坚定的印象。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通常在非语言交流的各种语态中,人们特别看重眼、手和腿,但是却忽略了脚。因为人们往往认为,脚是走路的工具,与说话无关。事实上,脚也会“说话”。
在与同事说话的时候,不要把脚抬得太高,也不要不断地摇晃,以免给人以轻浮、没教养的印象。如果不断地用脚轻轻拍打地面,则有可能让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话满不在乎和漫不经心,甚至有一点蔑视的意味。
动态无声的体态行为
诸如点头、搔痒、搓搓手。擦擦脸、捶捶背、伸伸腿、弯弯腰等,都属动态无声的身体动作;相视而笑、挤眉弄眼等,也属动态无声的体态动作。
当你向同事致意时,握手问候意味着彼此建立了一种身体接触的交流关系。而“眼神的交流”也是同样重要的交流方式。一旦你使用了眼神,就像电视机打开了电源开关,它能使你与同事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际关系。
你的眼神不仅仅传递信息,它还能从别人的眼里收到信息。所以,与同事交流,一定要关注对方的眼睛,同时,自己也不要躲避同事的目光。要知道,再也没有比躲开别人视线更容易让你失去听众了。
人常说:“最会说话的不是嘴,而是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很多微妙的感情,都可以从眼睛里得到明确答案。这话显然不无道理。”
王洁和韩冰是同事,不久前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事互不相让,斗起嘴来,结果弄得双方都很不愉快。彼此视若异己,互不往来。
某日不巧相遇在一家大商场的楼梯上,两边人来人往,各自奔忙,可不知为什么,那一瞬间两人都感到似乎旁人正在注视着自己,而且已经俨然清楚了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因此为了表现自己的风度,也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免得尴尬现眼,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冲对方灿然一笑,然后点点头彼此擦肩而过。谁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双方都已意识到,从此两人的一切是是非非都在这一笑间烟消云散了,次日将是个大晴天。
的确,人的表情会说话,喜怒哀乐都会从脸上表现出来。难怪古人说:“情在脸上现,怒从脸上生”呢。
总之,得体地应用你的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语言与同事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必然能增强你对他人的感染力,使你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动作添彩。
“流行语”是巧妙周旋的催化剂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魅力与色彩。借助健康且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语”,能使你在同事间巧妙周旋。
在与同事的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1.使话语常讲常新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迂腐沉闷的感觉。跟上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和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2.可赢得别人好感
愉快顺利的交谈,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同事,以前多是“同志”,现在多用“女士”、“先生”、“美女”、“帅哥”,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从而使交谈始终处于轻松自然的状态,不致因过于拘谨而影响沟通或引起别人反感。
3.可调料逗趣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同事们常在一起聊天、玩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在一次同事聚会上,一位来公司实习的女孩发现一位女同事新穿了一条连衣裙,故意惊呼:“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欢心的大笑。
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文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只要留心生活,留心别人的言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借题发挥,推陈出新,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1.从流行歌曲中学
许多流行歌曲不仅曲调优美,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歌词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就灵机一动说:“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他妙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姑娘的好感。
2.从电视电影里学
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好词令人赞叹不绝。比如,有人劝朋友去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3.从港台语言中学
开放的大潮也融入了港台的新鲜流行语汇。如“真性格”、“好帅”、“当心公司炒你鱿鱼哟”等等,很新奇,用语优美,不妨一借。
4.从报刊用语里学
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不偷?”提醒误入情网的朋友:“别理她,她浑身是胶,粘住了,你还了得?”岂不妙哉!
5.从方言俚语中学
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味,很受人们喜爱。如“没治”在上海话是好到绝顶之意,有人看聂氏下棋:“聂卫平这盘棋赢得没治了!”“磨牙”北方方言中是费口舌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还磨牙什么?快走吧!”
运用流行语必须考虑对方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听话背景。在结合双方的心境的基础上,你尽可以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使自己的语言情趣斐然。
主动表示友善可以化解敌意
同在一家公司谋生,同事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产生矛盾和摩擦就在所难免。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在办公室里最好还是不要与同事结怨。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地削减。不过,化解敌意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与你关系最密切的同事,心底对你十分不满。他不仅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些关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问过,为什么你的拍档对你如此不满?可是,你究竟在什么时候得罪了对方?连你自己也没有一点头绪。
你实在按捺不住了,索性问对方:“究竟有什么不对呢?”但对方只冷冷地回答:“没有什么不妥。”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是好?
既然他说没有不妥,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因为万一我有不对的地方,我乐意修补。我很珍惜我俩的合作关系。一起去吃午饭,如何?”这样,就可逼他面对现实而表态。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的没事,共进午餐是很礼貌的行为。
当然,你也可以邀他一起吃下午茶。或者,在你离开办公室时,开心地跟他天南地北聊一番。
总之,尽量增加与他联络感情的机会。友善的行为,对方是怎样也拒绝不了的!
你另有高就,准备辞呈,你心想:“那几个平日视你的痛苦为快乐的同事,一定很开心,如果趁这时自己地位超然,乘机向老板告他们一状,就太好了!”奉劝你三思而行。如今的世界很小,今天被你捉弄的同事,它日也可能成为你新公司的职员,你将如何面对?这岂非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要是对方的职位比你更高就更不妙,所以何必自制绊脚石?还有,所有上司都不会喜欢乱打小报告的下属。试问终日忙于侦察人家的缺点,还有多少时间花在工作上呢?
团结就是力量,所以千万别在公司里搞小圈子,应当把同事都视为好朋友,凡事以和为贵,即使有人故意针对,处处为难你,但你必须耐着性子,不可意气用事。因为同事间的争执只会令工作效率下降,站在上司的地位,他是不会关心谁是谁非的,总之不合作就是你的错。一般人总爱听赞美话,聪明的你就不妨大方一点,多赞美别人吧!
“这个意见不错,应当这样做吧!”
“真棒,你给我提供了一个好办法!”这样,下一次他会更努力地帮助你。赞美别人之余,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处处出尽风光,或者说话过分直率,容易使人觉得你自大而排挤你。所以永远小心舌头,同时要与同事们站成一线。
人是感情的动物,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不妨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增加亲切感,做起事来就更好办。由今天起,努力做个受欢迎的同事吧!成功的你,将来获升迁的机会也相继大增。
笑容是最犀利的武器。当你托同事把文件做妥,说声“麻烦你”,加一个笑容,他会被你的友善感染,特别努力;或者同事把做好的计划书交给你,别忘记谢谢他和微笑一下,这不但是礼貌,亦是感谢的表示。任何人都喜欢得到赞美。说一些别人爱听的话,只要不是谎话,便不算埋没良心。切莫对同事大叫大嚷,这不但不礼貌、不友善,还表示你缺乏信心。即使你遇上难解的死结,情绪低落极了,也需要微笑,抛开烦恼,跟同事们谈笑,或许可以借此把恶劣心情冲淡,使精神集中于工作。
如果你做错了事,且影响到别人,要赶快道歉。勇于认错的人并不多,这样做自然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处处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人的心态,再给予支持,没有人会不喜欢你的。工作上不如意不要跟同事大吵大闹,这无形中会对你的专业形象和信心产生坏影响,因为这极易暴露你控制人事问题欠成熟的弱点。
还是那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没有人故意跟谁过不去,所以,只要我们主动表示友善,露出诚恳之态,别的同事也一定不会拒之千里。
不失尊严地消除隔阂
在职场中,如何沟通才能既保持双方的尊严,又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呢?虽说永远没有完美的技巧,但经由技巧却可能有完美的结果,这也是果实优于枝条的道理,有下面这些建议供你参考:
1.沟通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沟通是有目标的,你可以使自己的愿望处于优势,并且尽可能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但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沟通是彼此的事,别人也会运用技巧,彼此力量的消长有一个合适的交点,那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沟通能达到这个目的,双方都应该满意,虽然这个结果跟你渴望的结果有些差别,但也应该坦然接受。
2.多采用含蓄的暗示法
暗示是为了保全他人的自尊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含蓄的指责、指使他人的方法,也就是间接地让人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暗示可以成为他人行动的动力,他们在接受暗示时,已经感到了受尊重的意味,就会主动帮你达到你渴望的结果。暗示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和你沟通。
3.运用漂亮的语法
运用漂亮的语法很容易实现有效沟通。漂亮语法绝不仅仅指多用形容词那么肤浅,它能调动各种词语,并将其巧妙地运用起来。
“然后……”、“这时……”等等语法可以给人流畅感,他人就容易顺应你的思路,承启转合之间,沟通已经趋向圆融。使用“因为……”、“所以……”等等语法,则给人很讲逻辑,很讲道理的感觉,他人就会心服。
语法是有玄机的,成功地运用玄机的语法都是漂亮的语法。管理者在运用漂亮语法时,应先尊重对方的态度,然后,说出自己的要求。只要语法得当,就算前后有些矛盾,对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伤害,反而可以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并愿意合作。
4.逐步削弱对方的观点
在沟通时,先接纳对方的观点,然后再逐步削弱这种观点,这是一个尊重他人的好办法。在办公室中,纷繁复杂的观点围绕在你周围,这些观点有容易理解的,也有摸不着头脑令人难以把握的。观点是容易冲突的,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所以,沟通时不要破坏对方的观点,只能悄无声息地移动他人的观点,让它靠拢自己的观点。记住,移动,不是改变。
5.乔装弱者
世上总有很多人喜欢表现自己的力量和能耐,在他们眼中,他人总不如自己。这种人很可能令你讨厌,但你可以利用他们,他们喜欢表现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他们会哼着鼻子走拢来说:“真是差劲,让我来!”于是,他们就会自己动手做起来。
最聪明的办法是询问,表现出很虚心的样子去求教,他人怎么会不理睬,说不定一边做一边教你怎样做呢!
6.注意谈话时的礼节
适当的礼节,不仅对于职场中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谈话中,它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会保持着恰如其分的礼节的。
(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要和气亲切,表达要得体。
(2)在公开场合,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3)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等等。
如何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和谐相处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如果自己不能积极主动地努力适应对方的性格特点,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在人际关系上就会经常出问题。
与合得来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谁都能做到。努力适应自己合不来的或自己讨厌的人,并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想与自己性格合不来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平时多用心、多留神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列举几种不损害人际关系的秘诀。
1.与人多沟通、多交流
人都是从觉得与对方合不来的一瞬间开始不自觉地回避与对方交往的。这样彼此之间的关系永远也得不到好转。越是觉得与对方合不来,就越需要增加与对方交流沟通的次数,越需要主动了解对方。这样做是为了增进彼此了解。掌握了对方的性格与个性,才能消除误会和偏见,进而才会相互信任和理解,达到消除隔阂的目的。
另外,不能从对方的言语表面或者对方的表情、态度、动作等非语言的部分妄加推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些人不善于表达情感,属于情感内敛型。通过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对其有诸多误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可能因而得以好转。
2.避免陷入讨厌对方的情感中去
当觉得对方不好应付时,要尽量避免这种感觉迅速发展到个人感情的好恶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发展到讨厌的阶段,要想再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相当难的。即使认为与对方性格不合,也不能陷入到讨厌对方的情感之中去。这时就让感觉停留在“只是觉得对方很难相处”的阶段,尽可能冷静地和对方相处。
3.赞美对方的优点和长处
有很多人在心里认为别人“好极了!”“真棒!”“真漂亮!”但就是不善于说出口。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是意识不到的,你的心情也就永远不会传达给对方。因此,只要不是阿谀奉承的话,而是发自内心地要赞扬对方,你就应该真诚地说出来,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看法。发自内心的赞扬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基础。
4.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对的
有些人不能很好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总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这样的人即使勉强说一些赞扬别人的话,也很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高兴。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那你一定要试着改变自己的视点。
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对的,比如,过于斤斤计较的人,换一种角度看就是能够注意到细节,比较细心的人;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人,换一种角度看就是不拘小节、心胸宽广的人。可见,随着着眼点的不同,缺点可以变成优点。
我们之所以感觉与有些人情投意合,是因为在相互交往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对方的优点;而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们就容易看到他的缺点。因此,如果我们能公正地看别人,换个角度看对方的缺点,那么我们就能适应公司所有的人,这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远了。
避免祸从口出惹事端
春节前夕,员工们好不容易盼来了上司发的红包。欣喜之余,李东涌现出一个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同事们的红包是多少。
有一天,李东找刘明借他的光盘用。当时刘明正埋头打字,便看也不看地递给李东一串钥匙说:“在中间的抽屉里。”李东打开抽屉,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红信封,上面赫然写着“年终奖5000元”。李东心里特别不平衡:“我和他干一样的活,同时来公司,我的才有2000块,他凭什么比我的两倍还多?”一时冲动,李东就向老板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两天后,财务部部长通知李东:“根据总经理决定,从刘明的钱里扣3000元给你,因为他泄露了公司的机密。”
后来,刘明辞职了,李东在公司更孤立了,没有一个人愿和他说话。同事们那鄙夷的目光仿佛在唾弃他: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你这个出卖朋友的叛徒!
常言道:祸从口出。在职场中,一定要知道哪些话可以说,更要知道哪些话不可以说。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惹出不快与事端。
1.回避薪水的问题
同工不同酬是上司常用的手法,它也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容易促发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矛头直指上司。所以,公司上司对“包打听”之类的人总是格外防备。
如果你碰上有这样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当他把话题往工资上引时,你要尽早打断他;如果没等你拦住他就把话都说了,也不要紧,用外交辞令冷处理。有来无回一次,就不会有下次了。
2.闲谈莫论人非
即便上司的绯闻是公开的秘密,你也别插嘴。人事关系很微妙,有人升迁,有人被炒。你不是老板,不知原委就免开尊口。
没有不透风的墙。今天你和某同事说“小张能力不行,办不成事”,过不了两天话就传小张耳朵里了。是人多少有点报复心,不定哪天你被人收拾了,哭都不知道为什么。
或者你跟一个要好的同事说,怎么整治上司、如何偷懒之类的小伎俩,万一哪天他晋升了,成了你的顶头上司,又或者,你走运,成为他的主管,想一想从前说过的话,多少都会有点不自在。
4.野心可有不可露
在公司里大谈人生理想很容易被上司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作异己。因为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
做人要低姿态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在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就算韬光养晦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说大话上。
5.别和原公司比
这样的话,不光上司不爱听,其他同事也不爱听。每个人对自己供职的公司多少会有心理归属感,贬损公司,同事很容易以为你也在看低他。
就算你说的都是事实,原来公司确实不错,毕竟你现在端的是新家的饭碗,这么不忘旧情总是不妥的。
但也别以为喜新厌旧就好,如果你在同事面前大谈原先同事的不是,情况只会更糟。他觉得你今天能这么议论原先的同事,下次到了别的公司,就会这么议论他。
工作间歇,大家很愿意找些话题来放松一下,为了避开上述问题,最好有意围绕新闻、热点、影视作品谈天,这样话题能放得开,而且不会惹出什么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