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3章一张地图,沸沸扬扬声久远

然而他们也有“留一样”的规则,就是墓穴里的东西,不能拿完,必须剩一件两件,当然是剩最不值钱的,比如,夜壶,香炉之类。

每年冬天两个月左右,我们村的盗墓队每人也能弄个千把两千的,比打猎网兔子还是强多了。但是村里人议论纷纷,说起他们,骂声不绝,见了他们,避之不及。他们既然沾染了这行,貌似并不在意,也就把这些束之高阁,信马由缰了。还有晚上盗墓的时候,也会和其他盗墓的路上相遇,同行相见,分外眼红,没那么恐怖,几乎都认得,哈哈一乐,还相互递一根烟。如若碰到别的队正在挖墓,那就要避而远之。

我父亲曾经说过,年轻时候,他们常去山上割荆条,近处割完了,就去远处的大山,靠近另外一个乡的边界,路途有一处被人盗过的坟墓,隔壁富贵家的儿子也跟着去,中午炎热,啃着馒头钻盗洞进去坟里纳凉。说了他好多次,他就是不听,后来他还跟着松林他们去盗过墓,也许是有些冥冥,后来他竟然一直娶不到媳妇。他家里兄弟两个,他是哥哥,家里修了一座房子,兄弟俩抢着要房子,打架绝交,把老头子竟然气死了。娶不到媳妇就算了,吵架也算了,最惨的是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没有人管他,年迈的母亲照顾他,最后竟然也不在了。

盗墓队为了心里安慰,也常常烧香,祈求不知道谁的宽宥。理由很简单:为了过日子,生活不易,有钱谁去盗墓,冒着多大的唾骂,多大的风险,还怕公安局来抓,当然,是基本不会抓的。这些理由道貌岸然,冠冕堂皇,经不起推敲。其实更多人是心存侥幸,渴望不劳而获,渴望一夜致富。

村里周围盗的差不多了,风水看的差不多了,盗墓队就去外村,也有小的意外收获,基本都是小打小闹,也没看到松林他们发财,也没看到他们遭遇天打雷劈,一切中规中矩。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播种收割,花开叶落,如梭岁月,静谧而过。

直到我听说了另外一个传说了很久的事情。

这个事情就是:距离我们村不远的一个村子,有一座高高的阁楼,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地势也巍峨,在农村的平矮房子面前,尤其显得突兀。小时候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只是觉得是个标志,看到它,就知道是那个村了。后来长大,才有心听说这是清朝一个阁老的府邸。称之为阁老的,起码是个大学士,狄仁杰不也被称为阁老吗?官职不小,有实权,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或副总理之类。所以好奇,专门去参观了一下,果然古色古香,门庭,房间,隔间,雕花都十分讲究。虽然有些许破坏,但总体十分完美,还有居民居住,这样最大程度保护了它的不被大破坏。

一个流传关于此阁老坟墓的故事,最为吸引人。

说是阁老的后人的后人,家里保存了一张地图,就是阁老的实际坟墓所在地。以前讲究疑冢,生怕掘了坟,这样遮荫不到后辈,所以对坟墓的选择,很是费心。这张地图有好多人看过,只是看不懂,不明所以,后来怕引起注意,这个村民干脆不让看了,亲戚也不让看,只是讳莫如深。

而阁老的疑坟,就是不是实际的坟,我是去过的。在一个半山腰的阔地,有石狮,石人拉马,老鳖拖碑,栩栩如生,声势壮大。石狮还有,但是已经被村民垒了墙,上面种了小麦,模样里还能看出威武来。石人站着,盔甲还有棱有角,头部则不见了,老鳖拖碑原来有四个,只剩下了一个,比较完整,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这附近方圆一公里,早已经被盗墓者探了个遍,无疾而终。结论是这里是疑冢,下面什么都没有。

可是,真正的阁老坟在哪里呢?这让盗墓者伤透了脑筋。也留给他们发家致富的极大念想。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