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4章 “这事,就让房玄龄一个人去办。”

面对帝王的逼视,以及满朝文武投来的灼热目光,房玄龄腰杆挺得笔直,脸上那丝极淡的笑容未变。

他再次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

“回陛下,千真万确!”

“苏县令信中言之凿凿,绝无虚言。”

“而且,苏县令还提及,这批精米,并非其私人所有,乃是其殚精竭虑,为解我大唐燃眉之急,特意筹措而来!”

这话一落地,殿内刚刚稍稍平息的嗡嗡声,又炸了起来。

尤其是以王珪为首的那几位江南士族官员,脸色更是难看。

“房相!此言未免太过轻巧了吧?”

王珪斜睨着地上的那堆米,又看向房玄龄。

“区区一个边远县令,何德何能,能弄到如此之多的精米?”

“还说什么为解大唐燃眉之急?哼!真是好大的口气!”

王珪往前踱了两步,声音拔高,带着强烈的指向性。

“依老夫看,此事必有蹊跷!”

“这苏沐,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房相您呈上那道‘罪己诏’奏疏的同时,送来这批粮食!”

“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没有勾结,谁信?!”

他猛地一甩袖子,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拱手。

“陛下!此等来历不明之粮,焉能轻信?”

“说不定,就是这苏沐与房相串通一气,演的一出双簧!”

“目的,就是借献粮之名,行邀功之事,甚至……是为那份大逆不道的奏疏开脱!”

“没错!王大人所言极是!”

“如此巧合,太过刻意!”

“必须彻查!严查这个苏沐的底细!”

王珪身后的几名官员立刻找到了话头,试图将这献粮之举搅浑。

“够了!”

一个声音压过了嘈杂。

杜如晦眉头紧锁,往前迈了一步,正好挡在房玄龄身前。

“王中丞!各位大人!”

杜如晦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现在是什么时候?是灾年!是百姓没吃的,要易子而食的时候!”

他伸手指着地上那堆雪白的米粒,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急切:“这几十车精米,不管它是怎么来的,它就在这!这是能救命的粮食!”

“我们是朝廷的官,不想着怎么快点把粮食送到灾民手里,反倒在这里疑神疑鬼,互相指责,你们心里过得去吗?!”

杜如晦转向李世民,再次深鞠一躬:“陛下!臣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确认这批粮食是真的,尽快拿去救灾!”

“至于那个苏县令,他是什么人,安的什么心,以后可以再查!”

“真有功劳,该赏!真有坏心思,到时候再罚也不晚!”

“杜相说得对!”

“救灾最重要啊陛下!”

“臣等附议!先救灾!”

杜如晦的话一说完,殿里不少官员立刻出声赞同。

特别是那些出身不高,或者真心记挂百姓的官员,看着那堆米的眼神都热切起来。

朝堂上,明显分成了两派。

一边是王珪那边的人,满脸怀疑,想把事情往深里查。

另一边,跟着杜如晦,都觉得先管粮食救人要紧。

两边人互相看着,气氛又有点僵。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看不出喜怒,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扶手。

他的目光在房玄龄、杜如晦、王珪和那堆米之间转了几个来回。

几十车精米……

一个敢让他下罪己诏的县令……

他最终看向房玄龄,开口打破了僵持。

“房卿。”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让殿内安静下来。

“你继续说。”

“这个苏沐,是怎么弄到这批精米的?”

所有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到了房玄龄身上。

房玄龄对着李世民微微躬身,脸上没什么波澜。

“启禀陛下。”

“按苏县令信上说的,这事说起来,也是颇为......复杂,”

他似乎在心里整理了一下措辞,才慢慢开口。

“苏县令去了凉州房源县上任后,发现当地旱得厉害,他便拿出一种十分适宜当地气候的稻种。”

“他说这种稻种,很耐旱,而且……收成也不错。”

“分发下去种植,只是,当地人种田的方法太粗糙,无法把这稻种的好处发挥出来。”

“苏县令本人,似乎很懂农事,就动手改了种法,还亲自盯着百姓们耕种。”

房玄龄的声音继续响起。

“苏县令称,运用此法,种植之后,便获大丰收。”

“所收稻谷,品质上乘,远超寻常稻米。”

“他见关中大旱,百姓受难,便将所有收获,尽数脱壳碾成精米,星夜送往长安,以解陛下燃眉之急。”

房玄龄顿了顿,补充道:

“至于那几十车粮食,便是他带领村民们种植的全部收成。”

“苏县令在信中还说,若此法得当,推广开来,凉州……乃至整个大唐的粮食产量,或许能……翻上几番。”

“翻上几番?!”

这一次,连杜如晦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乖乖……这小子是吹牛皮吧?!”

尉迟恭也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王珪等人更是嗤之以鼻。

“荒谬!简直是天方夜谭!”

“定是妖言惑众!”

质疑声再起。

但这一次,李世民却没有理会。

许久。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决断。

他看向房玄龄。

“传朕旨意。”

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的威严。

“着中书令房玄龄,即刻启程,赶赴凉州房源县。”

“彻查苏沐一事,是否属实!”

“查清那耐旱稻种、高产之法,究竟是真是假!”

旨意一下。

房玄龄立刻躬身领命:“臣,遵旨!”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模样。

仿佛接下的,只是一桩寻常的差事。

可他心里清楚。

陛下这道旨意,看似是“查”,实则是“保”。

陛下,已经信了八九分了。

然而,房玄龄这边刚领旨。

那边,立刻就有人跳了出来。

“陛下!万万不可啊!”

正是御史中丞王珪。

他一脸急切,往前抢了一步。

“陛下明鉴!”

王珪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公允”:“这苏沐的奏疏,本就是房相呈上来的!”

“如今,又要派房相亲自去查?”

“行了。”李世民抬手示意他停下,语气里没有商量的余地。

“朕决定了。”

“这事,就让房玄龄一个人去办。”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