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你刚说国库亏空厉害?”
陈南玄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笼上寒霜,死死盯着大司农:“朕记得,我大炎王朝每年综合税收高达九百万两。”
“今年才过去一半光阴,既无劳民伤财修建宫殿,又没有耗费巨资开凿运河,更没有发生平叛和战争,国库中的九百多万两银子是如何不翼而飞的?”
大司农听闻皇帝这严厉的质问,他下意识斜了一眼身旁的九千岁曹正钦。
他心里跟明镜一样,每年国库那大把的钱都落入曹正钦私囊。
再加上各地官员如硕鼠一般层层盘剥,国库哪还能有多少余银。
“大司农,陛下问你话,你看我干什么,还不如实禀报银子去了哪里?”
“你要是敢乱说,必定治你死罪。”
曹正钦死死瞪着大司农,眼中充满警告和威胁。
“回禀陛下!”
大司农心中又惊又怒,惊的是自己被曹正钦置于如此两难的境地,怒的是这老贼竟这般无情的将他推出来挡箭。
但他深知曹正钦权势滔天,自己根本得罪不起。
他只得强忍心中的愤怒,战战兢兢的狡辩道:“陛下,国库每年确实有九百万两税收,自去年底开始,四大异姓王屡屡以各种刁钻的理由向朝廷索要钱财戍边,为大局着想,臣只能拨款。”
“再加上,皇宫之中有多处宫殿陈旧不堪需要维修,还有很多河道被淤泥堵塞,疏通工程也需耗费大量银两。”
“如此一来,国库的银子便如流水般花出去了,现在只剩不足百万两。”
曹正钦和文武百官们听到大司农这番绝妙的回答,他们全都暗暗的点头。
因为,曹正钦平日里没少用钱财拉拢他们,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不干净。
他们生怕大司农为求自保将他们全都抖搂出来。
到那时,为了稳住摇摇欲坠的朝政社稷,安抚南方和北方那些因天灾受苦的百姓,曹正钦极有可能拿他们开刀。
可是,大司农刚才这番话不仅巧妙的为他们化解眼前的危机,还成功的将责任甩给了在远方戍边的四大异姓王。
他们料定这“昏庸”的皇帝也拿四大异姓王没什么办法,就只能不了了之。
“大司农,那朕再问你,如今全国粮仓所存之粮,可够此次赈灾之用?”
“回禀陛下,近些年以来,天灾肆虐,再加上气候无常,粮食保存着实困难重重,所以,目前全国粮仓所存之粮不多,仅够勉强供应军队和当地城镇百姓食用,没有余粮发往赈灾区域了。”
大司农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能搪塞过去,又不至于让皇帝抓住他的把柄。
“九千岁!”
陈南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笑容,目光如炬地看向曹正钦。
“陛下,不知有何事要吩咐?”
曹正钦面无表情的直视陈南玄。
“朕思来想去,此次南北两方遭受如此严重天灾,赈灾之事关系重大,必须要你九千岁出面,才能完美解决。”
陈南玄心里清楚的很,大司农刚才那番话就是为了替面前这些蛀虫开脱。
他早对国库被掏空之事了如指掌。
“陛下,北方旱灾,南方洪灾,这是上天降灾祸,非人力所能抗衡……”
曹正钦脸色铁青,他后面的话还没说完,便被陈南玄毫不留情的打断了。
“九千岁,你向来以文武双全、足智多谋著称,你平日总将‘人定胜天’四个字挂嘴边,朕一直对此深信不疑。”
“如今区区天灾,想必也难不倒你九千岁,你说对吧,九千岁大人?”
陈南玄似笑非笑的盯着曹正钦。
狗皇帝敢给我挖坑?
曹正钦肺都快被气炸了。
本以为皇帝是个废物傀儡,没想到这个傀儡今天居然能反过来将他一军。
曹正钦猛然想起昨晚凤梧宫密谈的时候,皇后拓跋轩容就提醒过他不要栽在傀儡皇帝手中,小心阴沟里翻船了。
想到这,曹正钦渐渐收起对陈南玄的轻视,心中纵有万般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定当殚精竭虑的将本次赈灾事情做好。”
什么?
九千岁居然答应了赈灾的事情?
满朝文武百官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向不把皇帝放眼里的九千岁,今日竟会在皇帝面前服软。
“那就有劳九千岁了,退朝!”
陈南玄神色自若的转身离去。
“九千岁,您怎么就轻易答应了这赈灾之事啊!”
“九千岁,这赈灾可不是儿戏,没有巨额的银子和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啊!”
“九千岁,这种费力不讨好的麻烦事,就该让那皇帝自己去头疼,他要是处理不好,老百姓骂的也是他。”
“就算再多老百姓饿死病死,跟咱们又有什么相干?那些贱民生来就如蝼蚁般低贱,不值得咱们为他们操心。”
一众文武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围在曹正钦身边抱怨起来。
他们心中既担忧又不满,害怕这赈灾之事会让自己损失惨重。
曹正钦听着这些人的抱怨,心中恼怒,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呵斥道:
“你们这群蠢货,懂什么,若是南北两方数千万灾民因灾死伤无数,必定会激起民变,到时候天下大乱,我们都得遭殃。”
“你们别忘了,这些老百姓家中有不少子弟都在军中服役。”
“一旦将士们得知自己的亲人受灾受苦,因饥饿和疾病而命丧黄泉,他们必定会寒心。”
“若是将士们寒心了,军中极有可能发生兵变,民变让人心烦意乱,若再加上兵变,一旦四大异姓王趁机起兵造反,那我们大家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陛下正是看透这一点,才将这烫手山芋扔给我们,倘若我们赈灾成功,老百姓只会将功劳都归到皇帝身上,又怎会记得我们这些出力出钱的人?”
“陛下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啊!”
文武百官们听了曹正钦这番话,心中虽有些不以为然,但又觉得他说的确实在理,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