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落榜,被白富美看上
于文年 |
本书由广东畅读(原创)(得间)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新生
江苏淮安于文年
主人平民身,
未来靠自争;
深谙世正道,
勤奋是上乘!
整篇坎坷史,
贯串抉择泪;
非诉漂泊辛,
共品新生味!
滔滔淮河水,历经沧桑奔腾不息,滋润了两岸辽阔的平原。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以其自强不息的毅力生存了下来。他们不因贫穷而畏缩,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为了生存,他们绞尽脑汁、努力探索,他们不畏强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了令他们自己也意想不到,却能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将被永载史册的伟大创举——凤阳小岗村的生产模式。
在我国广阔的淮河流域,有一个叫草鞋村的地方。草鞋村,由于祖祖辈辈以打草鞋为生,因而得名。现在从属于淮海市运河县新场乡。正当亿万农民为分田到户而举杯共庆的时候,就在这个村子里,有一户叫余新生的家里,却笼罩着一场凄凉悲壮。余新生怎么也不会想到慈祥的父亲,不久将会离开人世。望着每天以泪洗面的母亲,望着日益消瘦的父亲,望着为父亲准备的黑漆漆的寿材,面对这一切,余新生深深地知道一切都是真的。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平,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他没有想那么多。但是作为家中的男子汉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他考虑了很多。五十多岁的母亲已经苍老了许多,而且体弱多病,一家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处理完父亲丧事,余新生永远不会忘记当天晚上母亲对他讲:“你哥已经早就分家出去,家中现在你是长子,又是个初中生。虽然你有俩个姐姐,她们和妈妈一样不识字,即使读过几天夜校,也顶多只会写写自己的名子,记记自己的工分,往后一家过日子全依你。自从替你父亲治病到今天,我们共欠外债六百五十一元、水稻两百斤。粮食今年估计能还上,这钱就很难说了。本来你哥哥说外债让他还的,他们分家到现在连房子都没有,小孩都两岁了,我让他们先想法建个房子。你们姐弟看看都长大了,家里就这三间茅草房,房子太小,如果他们不搬出去的话,咱们怎么也住不开。妈妈想了好久,你们都是妈的儿女,虽然你们现在很小,在妈的眼里你哥哥就是分家分出去了,但我们还是一家子,有困难要一起面对,不能由你哥哥一人承担。让他搬出去,对他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妈妈决定债由我们还。现在我们家唯一的找钱来路,就是让你姐她们抽空多绣些花,她们做针线,手脚还算可以,正常每天一人能挣五角,如果天天有的绣还好;除了农本,今年如果收成好,一年能结余两百多元。好在你父亲还有一分责任田,如果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债顶多三年也就还清了。现在国家政策好,分田到户,不用再苦工分,你和你弟弟还可以继续读书。只是我们家的条件,你要带着你弟弟,要知道好歹,不能和任何人家比。你和你弟弟不准和人比吃、比穿,只能比成绩好,一定要给妈妈争气。”
新生听了母亲的话,禁不住泪流满面,本以为会停学,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家境比他好的人家孩子不能上学的多的是。这么多天他早已考虑好,就是真的停学,他也不会怨母亲,何况家里是这个境况。新生哽咽着说:“妈妈,您放心,我会给您争气的,我会好好学习,我会带好弟弟的。我已经想好了,以后我会尽量给姐姐她们多挤出点时间,让她们好多绣花挣钱。每天放学后立即就回来割猪草。如果不行的话,您让我停学,我也听您的话,我也可以做很多事。妈妈,我长大了!”
看着儿子这么懂事,母亲的心像刀子剜的一样难受,痛苦地对新生说:“孩子,你这么的小年纪,不上学,下来能干什么呢?再说,你们不读书以后能有什么出路?就家里目前这个样子,恐怕你们以后连媳妇都找不到!如果你们兄弟俩读书有出息,考上师范或者中技,能弄个铁饭碗,妈妈也就没心事了,你们的媳妇就更不用愁了。就是以后做鬼,去面对你父亲,我也对得起他。你看你李二爷家,你二爷二妈师范下来教书多好,整天风不吹到头,雨不打着脸的,养得白白净净的不说,吃的穿的,村里前后三庄哪一家有他家好?!这次你父亲有病,人家一下子就借给我们四百元,除了他家,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钱?!还有你王小爷,中技下来在供销社上班,这次也借给我们一百元,容易吗?!孩子,妈妈虽然不识字,古人说过‘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果你们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像祖祖辈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另外,你要记住我们现在得到人家的帮助,这个恩惠一定要永远牢记在心里,假如你们将来有出息,一定要好好报答人家!”
新生理解母亲的心情,他非常认真地对母亲说:“妈妈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好好努力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自从父亲去世后,余新生脸上的笑容几乎不见了,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不应有的表情,这是苍天的不公平!但余新生没有想那么多,他比杨春、王成强多了!虽然同龄,他们也很想读书,但早就停学了。而且他们父母亲都还年轻,家境也比我们家好!这样想着,余新生觉得幸福多了。他每天放学割一柳篮猪草的事情,也就不觉得辛苦。只是自家地里的玉米怎么总是没有邻家长得好?妈妈讲由于缺少肥料,地里没劲。这可怎么办呢?姐姐的绣花钱一时半会也领不到,再说,家里还有很多事在等着那笔钱。
他想了好多天,他现在不能怕吃苦!如果怕吃苦致使庄稼长不好、年底没有收成、家里没有收入,就是妈妈再想给自己读书,又哪来的钱缴学费?!对,就这么办,今晚就让妈妈把这件事确定好。
晚上新生回到家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妈妈,跟您商量个事,您看我家庄稼长的这么差,您说关键是没劲缺少肥料,那请您帮我编个粪兜,再买把粪勺,我要每天早上在上学之前拾粪。”新生的样子显得非常懂事,思想上也比较早熟。
听了孩子的话,母亲心疼地说:“不行,你给我好好读书,如果你真的孝顺妈妈的话,就把书读好,争取考上师范,让妈妈少操点心。”母亲愣了一会,继续说:“妈妈已经感觉很对不起你,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后就玩,而你还要割一篮猪草,已经够辛苦的了。”
“妈妈您放心,我向您保证,不会影响我学习!我在学校稍微把时间抓紧点就好了。”新生说这话时显得信心十足。
母亲几乎是考虑都未考虑,还是不能答应:“不是妈妈不放心,现在拾粪的人那么多,小春、大成每天不上学也没拾到多少,你就不要想了,安心上学吧。”
新生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分析自己的理由给母亲:“妈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因为不能读书而不高兴,在混时间!我就不同了,您千辛万苦给我读书,家里又这么困难,我理应为家里多做点事情。再说拾粪讲究一个早字,人家走过的地方你再去能有吗?况且老师一直要求我们早上起来跑步,我早上拾粪权当跑步,这样对身体也好啊。”
母亲听了,知道自己的孩子真的长大了,心里很高兴。同时也很无奈:“妈妈知道你一片苦心,你既然这么说、这么想,妈妈也就放心了。生在我们这样的家庭,不想着多吃苦又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你真的长大了!”
从此,余新生每天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就这样一晃两年过去了,转眼新生已经十六岁快初中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