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 状态:
- 全部 连载 完结
- 排序:
- 热门 更新 评分 最新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日本人之体格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德川庆喜公回顾录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 论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 虬髯客传“虬髯客传”属于唐代传奇。本篇写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後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
- 笑林广记“笑林广记”由清代署名“游戏主人”编辑而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可以算是古代笑话书的集大成之作。“笑林广记”其素材多取自明清笑话集,或编者自行撰稿。在形式上,以短小精悍为主。全书大部分作品抓住了生活中某些丑恶现象,深入揭露,对芸芸众生生活中常见的贪淫等现象多所嘲讽。对世态人情的描摹和悖谬言行的讥讽,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柳宗元本书为掌阅公版“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系列” 之一。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一生留下诗文作品达600余篇,骈文近百篇,有笔锋犀利、论证精确的论说,如“封建论”;有嬉笑怒骂、幽默讽刺的寓言,如“三戒”;有清邃奇丽、短小精悍的游记,如“小石潭记”。本书选录了其多种题材的代表作,可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柳宗元的艺术风格。
-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苏辙本书为掌阅公版“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系列”之一。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与其父兄同时间名于世。苏辙的文学理念颇受其父兄影响,擅长政论史论,于文学写作上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所熟悉的“养气”之说,便出自他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一生境遇坎坷,虽爱闲澹悠远之风,却往往困于俗世。其文多朴实淡泊,亦不乏秀杰深醇之作。本书选取了“六国论”“为兄是下狱上书”“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散文佳作,以供众书友撷取阅读。
-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曾巩本书为掌阅公版“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系列”之一。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曾巩为文以“古雅”、“平正”见称。其议论文微言大义,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其记叙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本书精选了曾巩的“寄欧阳舍人书”“墨池记”“醒心亭记”等诸篇精彩文章,或记叙、或论事,加以题解、注释及翻译,从中可以体会曾巩的文字风格和文章魅力。
-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 尚书(无注释版)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拍案惊奇(无注释版)《初刻拍案惊奇》内容很复杂,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故事题材虽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氏的再创作,却表现着晚明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俗的不平之气。 《初刻拍案惊奇》中具有认识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作品主要以下二类: 其一是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首次描写海外贸易的内容,通过文若虚经商的命运和致富过程的描写,对商人发财欲望加以肯定。《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描写了申兰、申春伙同盗贼打劫暴富的现象。这类作品客观上反映了明代中叶后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经商热和当时商业活动的一些特点,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商人看法的变化,说明商人和商业在小说中进一步被关注和肯定。 其二是描写婚恋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凌氏表现了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和婚姻观。《张溜儿巧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表现女主人公陆蕙娘具有“能从萍水识檀郎”的慧眼,赞扬她“巧机反借机来用”的勇敢机智,肯定她逃脱拐子丈夫张溜儿纠缠与情投意合的情人私奔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新的道德观念。《酒下酒赵尼娱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写巫娘子受编失身后,贾秀才不但能理解她,还与她一起报仇,也体现了新的观念。《通闺闱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写罗惜惜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反抗;《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写少女速歌失里与父母悔盟迫嫁行为的斗争。这类作品表现了倡真情、反礼教的思想,反映了市民的思想趣味。
- 杜甫(无注释版)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应修人诗歌集(无注释版)应修人(1900-1933),原名应麟德,字修士,生于浙江慈溪之赭山(今属宁波市),他是一位少年英发、卓有才华的诗人、作家。他编辑的诗集有《湖畔》、《春的歌集》等。他在文学创作上主要是诗歌,其他体裁比较少。本书收录应修人的散文、童话和书信。应修人从1921年到1926年,他以自己大部分业余时间与精力,主持上海通信图书馆,为开展青年读书运动及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做出贡献。著有散文《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生命最后的两三年,因参加革命斗争,很少时间和力量从事文学创作,只有两篇描写江西革命根据地斗争生活的童话:《旗子的故事》、《金宝塔银宝塔》。
- 徐志摩小说选(无注释版)本书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五篇。最后一篇小说《珰女士》标志着他思想的进展,其他作品表明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均处在探索中。
- 江湖异人传(无注释版)《平江不肖生代表作:江湖异人传》收集了平江不肖生先生的一些典型文学小说作品,他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响,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很有看头。但他常常信手写来,前后滔滔不绝而缺乏连贯,有结构松散的毛病。但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基础地位,尤其是江湖与武林的迷幻离奇,开启了和旧的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一副新面目,这是始终不可撼动的。
- 还乡记(无注释版)柔石(1902—1931),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1918年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到上海从事进步文学活动,曾编辑《语丝》,在鲁迅的支持下创办朝花文学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常务委员和编辑部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主要作品有短篇集《疯人》、《希望》,中篇《三姊妹》、《二月》,长篇《旧时代之死》,诗剧《人间的喜剧》等,其代表作有《为奴隶的母亲》、《二月》等。柔石作品中有两次“还乡”,《时代之死》和《还乡记》,本书是其中之一,描写归乡的情节。
- 最近社会秘密史(无注释版)陆士谔是清末民初在上海租界创作的一位多产小说家,他的“最近社会秘密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驳杂多彩的租界社会图景,小说中的都市场景和人物活动大多渗透着租界文化的因子。
- 月夜孤舟(无注释版)这孤舟上的人们——有寻春的骄子,有飘泊的归客,——在咿呀的桨声中,夹杂着欢情的低吟,和凄意的叹息。把舵的阮君在清辉下,辨认着孤舟的方向,森帮着摇桨,这时他们的确负有伟大的使命,可以使人们得到安全,也可以使人们沉溺于死的深渊。森努力拔开牵绊的水藻,舟已到河心。这时月白光清,银波雪浪动了沙的豪兴,她扣着船舷唱道: “十里银河堆雪浪”,四顾何茫茫?这一叶孤舟轻荡,荡向那天河深处,只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我欲叩苍穹,问何处是隔绝人天的离恨宫?奈雾锁云封!奈雾锁云封!绵绵恨……几时终!
- 李叔同杂著(无注释版)李叔同(1880-1942),“佛门三子”之一,法号弘一。初名文涛,更名岸,字息霜或惜霜。祖籍浙江平湖。父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1865),吏部主事,娶一妻三妾,叔同出自第三妾王氏,叔同5岁丧父,26岁丧母,39岁决定入寺出家,法号弘一。弘一大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大师的前半生以李叔同驰名于艺术教育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喜好书法、绘画、音乐、游历,文学底蕴深厚。本书包括论说与杂志,内容谈及了他对欧洲文学、西洋乐器、绘画等的看法,也记录了一些游历中的所见所闻。
- 漂泊的记录(无注释版)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福建省福州人。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作为革命作家的胡也频,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他不仅善于写诗歌、小说,也写戏剧和杂文。本书是他的短篇小说集。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旧中国一切愚昧、落后、野蛮、残杀的社会生活图画。这些作品的可贵在于尖锐地提出并揭露了畸形社会中的严重问题,为旧中国的畸形面作了真实的写照。有反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于中国人民的残酷的剥削和血腥的镇压的;有揭露封建宗法制度对于人们思想的毒害的;有揭露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国民性”的堕落的;还有从病态人物的变态心理去写出社会的畸形的等等。